無客回天意 其二
惡死而好生,古今之常情。
人心可生事,天下自無兵。
草木尚咸若,山川豈不寧。
胡為無擊壤,飲酒樂升平。
惡死而好生,古今之常情。
人心可生事,天下自無兵。
草木尚咸若,山川豈不寧。
胡為無擊壤,飲酒樂升平。
厭惡死亡而喜好生存,這是古往今來的人之常情。若人心都向往和平,天下自然就不會有戰爭。連草木都能順遂生長,山川怎會不安寧呢。為何沒有百姓擊壤而歌的太平景象,大家暢快飲酒樂享升平呢?
惡死而好生:厭惡死亡,喜好生存。
生事:引發事端,這里指引發戰爭。
咸若:都順從,順遂。
擊壤:古代的一種游戲,后成為太平盛世的象征。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定,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可能處于戰爭或動蕩時期,詩人目睹了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因而創作此詩表達對和平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呼吁和平,特點是觀點明確、情感真摯。它反映了人們對和平生活的普遍追求,在表達和平愿望的文學作品中有一定代表性。
君家冰玉傳素風,甕頭色與冰玉同。
薰人氣和喜屢接,入琖色輕看若空。
梅花破蕚香澹澹,江天欲雪云蒙蒙。
坐客已醉復贊嘆,頭不岑岑常憶公。
客路逢寒食,欣同不系舟。
閑中聊適性,要地固抽頭。
不作揚州夢,何能賈客留。
壯懷今斷斷,世事任悠悠。
護幄通明殿,仙階貴可知。
塵凡聊混跡,功行欲康時。
明月丹崖路,秋風白玉墀。
行聞普濟足,飛步萬真期。
欲從蒲澗問安期,仙事茫茫不可知。
何許寸根仍穊節,解教霜鬢卻青絲。
風流公子茝蘭伴,憔悴騷人香草詩。
乞取蕭踈映窗幾,蒼然常揖歲寒姿。
累旬不見孫夫子,聞學神農闔戶眠。
藥物諒能收近效,精神應復類癯仙。
欲趨丈室求高論,恐費華池溉下田。
指日春風動花柳,也須乘興慕斜川。
一笑相逢語上方,水云旗跡覺清涼。
未論方丈葛藤話,且喜齋廚蔬筍香。
閑拄瘦筇隨意立,卻愁款段入城忙。
宿山更作他時約,枕簟茶瓜冷不妨。
五年相別改形容,又向潮陽識颶風。
蕭散喜君真有道,驅馳如我久無功。
一鳴遂墮塵埃里,九死余生患難中。
吊影自憐仍自放,鈍根不復就磨礱。
鐘鼓嗟無與,衰殘亦任時。
歲華髭鬢上,心事水云知。
尚若泠然善,何能養就兒。
數篇存雅道,三復愧新詩。
不知時雪覆云沙,但怪虛窗木影斜。
入竹不妨聽窸窣,映空寧復問津涯。
杯深喜近圍爐火,香冷誰尋小樹花。
語到蓬仙煩寄我,固應黃竹屬詩家。
泗濱悵望草連云,眼暗凄塵祇斷魂。
香火固難尋寶塔,云煙時復見沙墩。
五更悲壯眠難熟,一片荒寒曉更昏。
往事興懷今二紀,道傍父老豈兒孫。
活水從澆竹,閑書會引眠。
玉溪何處所,璧月共清圓。
詩到惟供錄,歡如不隔年。
何當見風度,應向日華邊。
從來受性豈其天,遇物常隨處處緣。
未病遽為辭職去,欲歸亟引掛冠年。
冒寒須放尋梅步,更窘常留買藥錢。
恩許天臺遂幽筑,清風一棹送歸船。
韋公挾策漫荊榛,牧子亡羊也未真。
百疊亂山秋思杳,半巖修竹歲寒親。
不須招手游蓮社,且可冥心舍筏津。
山芋畦蔬正味好,餉君姜醢助芳辛。
秋夜長,秋夜長,風高月落飛清霜。
征鴻蕭蕭度湘水,草木露冷蒹葭黃。
鐵衣老將尚橫槊,胡兒甲馬爭騰驤。
閨中思婦燼銀燭,耿耿念遠傷肺腸。
壯士悲歌扣商角,通夕無寐空凄涼。
況是愁人怨遙夜,安得日出升扶桑。
早覺人間萬事非,便尋幽遠凈征衣。
每嗟老境難辭老,政使歸時未得歸。
物外無思皆妙道,塵中有患更危機。
羨君行李翩然去,瓊闕從茲兩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