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舊
尊前怊悵試羅衣,韋曲鶯花亂后稀。
紫殿不聞春燕返,青城還見夜烏飛。
焚香復道吞聲過,送別都亭灑淚歸。
一自金仙辭漢去,人民城郭已全非。
尊前怊悵試羅衣,韋曲鶯花亂后稀。
紫殿不聞春燕返,青城還見夜烏飛。
焚香復道吞聲過,送別都亭灑淚歸。
一自金仙辭漢去,人民城郭已全非。
在酒杯前惆悵地試穿羅衣,韋曲的鶯啼花艷在戰亂后已稀少。宮殿中再也聽不到春燕歸來的聲音,青城只見夜晚烏鴉飛過。在宮中的復道上焚香默默走過,在都亭送別友人灑淚而歸。自從國家興盛不再,人民和城郭都已面目全非。
尊前:酒杯前。怊悵:惆悵。
韋曲:地名,在長安城南,唐代時為貴族聚居之地,多園林、花卉,此處代指繁華之地。亂:指戰亂。
紫殿:宮殿,因宮殿多用紫色裝飾,故云。
青城:可能泛指城市。
復道:宮中樓閣間架空的通道。
都亭:城郭附近的亭舍,古人多在此送別。
金仙:漢武帝曾鑄銅人承露盤,后魏明帝時將其遷往洛陽,途中銅人折斷,這里借指國家興盛不再。人民城郭已全非:化用“城郭如故人民非”之意,表達世事變遷。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但從詩中描繪的戰亂后景象可推測,可能創作于朝代更迭或經歷重大戰亂之后。詩人目睹昔日繁華之地變得破敗,宮殿不再有往日的生機,從而感慨世事變遷,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國家興衰和世事變遷。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和借景抒情,將情感融入到具體的景象之中。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和文人的心境。
兀然立起江邊石,橫流今古唯斯敵。莽雨帶松翻,撼動萬重山。文虹天外架,仿佛青龍化。我欲乘之歸,忽作暮煙垂。
朱衣高唱御樓東,清漏遲遲畫景中。黃傘寶幢微影動,一時吹面受東風。朝散紛紛下紫微,揮鞭爭道疾如飛。同來各向朱門去,祇有西山伴我歸。
六祝周遺禮,千官漢盛儀。聲名無此達,少壯任君為。孤戍程雖迫,萱堂拜恐遲。都門四月別,愁殺萬黃鸝。
先天八卦轉相仍,無復民風到結繩。獨對線條如禦柳,遙知顏色滿觚棱。爐神經劫應長住,狐鬼通靈豈不能。雨點春回茶葉末,風聲已出白云層。
犯寒先報數聲雷,待約還停繞屋梅。山靄漸沉驚密密,雨絲初送轉皚皚。戲量曉砌攜筇步,欲拭春粘著屐回。湖水如妝景如畫,可堪癡坐畫壚灰。
濟濟肅冠佩,隱隱聆和鸞。彤庭炯斜月,松柏颯以寒。神山衛皇陵,左右龍虎盤。孝思穆宸衷,王心豈遑安。秋嘗日維吉,夙駕夜未闌。駿奔執籩豆,臣亦備祠官。所職在誠恪,匪曰盛容觀。斯言告在列,同心臭如蘭。
有鳥不知名,皎然閨中清。育雛上庭竹,眾鳥不敢凌。暮雨銜蟲歸,喚雛雛不應。以翼覆雛宿,夜久巢屢驚。小仆極殘忍,不眠伺東榮。扳巢襲其母,母去巢亦傾。一雛墮地死,二雛尚咿嚶。平明視竹根,群蟻正經營。子弱母護之,無母何以生。嗚嗚號者死,宛有雌雄情。入簾逼我枕,為我再三鳴。此鳥初來巢,卑卑近前楹。我無害鳥心,人謂此鳥靈。終焉失所托,此禍將孰懲。吾甚愧此鳥,感之欲沾纓。呼奴撻其背,流血非所矜。再拜謝此鳥,此意何由平。
好龍非真龍,藻繪等兒戲。懼虎思虎傷,聲容凜然異。六經豈虛文,中有無盡意。一從河出圖,光景不可閟。皎皎如日星,悠悠在天地。青編積幾閣,翻閱何容易。曾參之一唯,已往難再值。
安山閘下停舟處,舊日風光又眼前。試問阿蜣功滿未,柳陰旋轉自年年。
東風捲地兮摧千紅,松柏青蔥兮啟幽宮。龍?廣柳兮辭簾櫳,埋香掩玉兮甘長終。芳草萋萋兮春又空,東君寂寞兮誰與同。吳門山少兮煙水寬,一鍤千金兮尚云慳。夫人勤儉兮同艱難,子荊茍美兮營玄關。平生首丘兮志應寒,雙溪渺渺兮何時還。憶昔登堂兮拜淑儀,小子丱角兮勤將攜。夫君念我兮力不遺,歲月滔邁兮鬢成絲。西望紫翣兮清魂飛,椷哀千里兮空漣洏。
千萬重山見復遮,兩三點雨直還斜。行穿錦巷入雪巷,看盡桃花到李花。
宮樹層層隱欄曲,紫篁吹動參差玉。秋聲裊裊月滿臺,青鸞銜信三山來。弱流拍山險難渡,飛瓊別掃叢霄路。綠香繡帳塵夢消,紫篁聲沉鸞影遙。金屏鸚鵡泣煙曙,海闊云深不知處。
老無杰句對廬山,紫翠遙看霄漢間。羨殺倒騎牛背客,買田長占落星灣。
雨腳飛絲夕照薌,山痕宛宛眉棱長。招來紫衿歸畫梁,溪頭無數幽蘭芳。幽蘭吹澤波聲小,白芷青蘋幾回老。龍骨巉巉日寂寥,水流不接蓬瀛島。中洲北渚渺予心,雨雨風風直至今。薄涼搖曳溪上吟,海門東望白云深。
平生江海遍,及老乃茲寄。灌畦給蔬食,養子昧書義。親交如里人,見客不忍棄。攜家甬東州,或久甘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