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凡翊夫出示晚步武擔山之作奉和 其一
城隅荒僻問誰來,二子能居何陋哉。
雨后新苔隨屐合,風前敝席映門開。
久幽不改沈冥操,多累元非隱遁才。
相與褰襟延暝色,空思呼酒傍池臺。
城隅荒僻問誰來,二子能居何陋哉。
雨后新苔隨屐合,風前敝席映門開。
久幽不改沈冥操,多累元非隱遁才。
相與褰襟延暝色,空思呼酒傍池臺。
城角荒僻之處問有誰會來,你們二人居住在此哪有什么簡陋呢。雨后新長的青苔隨著腳步蔓延閉合,風前破舊的席子映著門敞開。長久處于幽靜之地也不改變深沉隱遁的操守,雖有諸多牽累但原本就不是真正隱遁的人才。我們一起撩起衣襟迎接暮色,徒然地想著在池臺旁呼喚美酒。
城隅:城角。
二子:指顯凡和翊夫。
何陋哉:語出《論語·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屐:木鞋,這里代指腳步。
沈冥操:深沉隱遁的操守。
元:同“原”。
褰襟:撩起衣襟。
延:迎接。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與顯凡、翊夫在城角荒僻處相聚時所作。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較為平靜,詩人與友人在這種荒僻之地過著相對閑適的生活,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堅守操守的肯定和與友人相聚的閑適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用質樸的語言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在荒僻環境中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性具染指,鼎味咸在。
容膝歸休,日用三昧。
不動口,不饒舌。
人無聞聞,吾無說說。
翻嗟普眼,弗見普賢。
為渠去卻,眼中金屑。
復道行空,白銀為闕。
家山目斷古幽州,百口來歸路阻修。
丁字無端輕介胄,蟬冠卻羨出兜鍪。
箕裘忍墜先人業,甔石誰為客子謀。
不惜饑寒同一死,南來恐作北人羞。
朝陽盤錯地,分植在庭墀。
百尺凜雙操,九包來幾時。
孫枝云雨上,星履典刑垂。
莫遣鶢鶋類,頻來振羽儀。
月滿千門夜未央,憶陪多士湊文場。
露將寒透銀袍冷,興與秋來筆力剛。
十載轉頭成昨夢,一身為客尚他鄉。
為言桂苑聯鑣客,要折高枝壓眾芳。
方池帶南郭,勝踐及西風。
多稼天連碧,芳蓮水映紅。
漁歌來席上,鳥影度屏中。
想見垂楊里,詩成又暮鐘。
草莽莽兮平臺,鳥翩翩兮去來。
側身兮引睇,長太息兮徘徊。
攬余轡兮高騖,豈不夙夜兮謂行多露。
漱流泉兮枕石,憺無營兮得我所。
同心兮離居,未傾蓋兮有書。
歲既晏兮無娛,我思君兮君開關而望余。
月下浮舟去,云邊曳杖行。
物華隨節換,人意與秋清。
小圃蔬逾潤,荒叢菊向榮。
幽尋元自好,底用絆浮名。
天遣皇孫二十七,若木望來高幾尺。
行空萬里是祥云,入地千年成琥珀。
玉樓渺漠無人到,高臺自古悲風早。
碧云盡處是天衢,更沒青青河畔草。
經始南風詠有虞,落成候筦報秋初。
連甍盡撤編茅舊,萬灶重新列屋居。
千里只今成保障,一廛誰復等蘧廬。
何人袖出如椽筆,為寫豐功揭里閭。
帝哀先生,為天下忌。速反其轅,卒不慭遺。
遂騎箕尾,而分天章。云漢昭回,衣被八荒。
載驅六丁,收拾文字。神京遐陬,旁羅曲致。
落人間者,太山毫芒。寒者綺紈,餒者稻粱。
取彼譖人,投畀豺虎。既粱其餼,而紈其袴。
豢以人爵,俾敏厥修。息公之譖,承天之休。
老去身何有,時危念苦深。
朝陽方借煖,宿靄又成陰。
梁楚安巢少,關河去鳥沉。
誰歌出塞曲,慷慨百年心。
鼎來佳句仰謙亨,春入池塘草正生。
清夜擬陪簷雨酌,暮天應對碧云橫。
逍遙莊叟一枝穩,富貴齊人五鼎烹。
戟衛肅迎揮手去,蘇州應愧此時情。
光堯與壽皇,昔者屢游幸。
縟川騎服鮮,藻野宮妝靚。
春池冰鑒開,笑對驚鴻影。
不見兩河閑,父老久延頸。
仰望鸞旗回,呼蹕牟尼頂。
常熟端平政,難于子產初。
有田皆可井,無港不容流。
龍斷家安業,閭閻夜讀書。
山謠出林疃,處處樂樵漁。
寶幾在前,如意在手。
禹背湯肩,河目海口。
南岳山中得圣師,投針缽水了無疑。
法華同聽真精進,直到靈山未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