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宿三茅道房二首
大茅峰下重來路,四眺云霞感昨吟。浩劫樓臺還上界,高真巖洞自中林。三生誓記丹心在,五岳尋仙白發侵。幸謝舊盟猿鶴侶,移文莫借北山岑。
夙籍幾年辭紫府,幽齋昨夜夢黃庭。玄筌未托高丘士,道笈長緘大洞經。白日騎龍謠已幻,青霄化鶴事空銘。茅君近在塵凡境,咫尺清思隔窈冥。
大茅峰下重來路,四眺云霞感昨吟。浩劫樓臺還上界,高真巖洞自中林。三生誓記丹心在,五岳尋仙白發侵。幸謝舊盟猿鶴侶,移文莫借北山岑。
夙籍幾年辭紫府,幽齋昨夜夢黃庭。玄筌未托高丘士,道笈長緘大洞經。白日騎龍謠已幻,青霄化鶴事空銘。茅君近在塵凡境,咫尺清思隔窈冥。
大茅峰下再次踏上舊路,四面眺望云霞,感慨昨日吟詩的情景。漫長歲月后樓臺仍如天上宮闕,高仙的巖洞自然隱于林中。三世誓言銘記,丹心未改;五岳尋仙,白發已悄然爬上鬢角。幸得與舊日盟誓的猿鶴為伴,莫要學《北山移文》諷刺我這隱者。多年前已在仙籍辭去紫府,昨夜在幽靜書齋夢見《黃庭經》。深奧的道理未得高士指點,道經長封,珍藏著大洞真經。白日騎龍升仙的傳說已覺虛幻,青霄化鶴的往事空留銘文。茅君近在塵世之境,可清思雖近,卻隔著深遠的幽微之境。
浩劫:漫長的時間,佛教指極漫長的周期,此處指歲月流逝。
高真:道教稱修行高深的仙人。
三生誓:佛教謂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誓言,此處指對修道的堅定承諾。
移文:指孔稚珪《北山移文》,文中假托山靈口吻,諷刺表面隱遁、實則趨炎附勢的假隱士。
紫府:道教稱仙人居住的仙宮。
黃庭:指《黃庭經》,道教經典,相傳為老子所作,闡述養生修煉之術。
玄筌(quán):指深奧的道理或哲理,筌原指捕魚工具,此處比喻載體。
道笈(jí):道教經典的書箱,代指道教典籍。
白日騎龍:傳說仙人可白日乘龍升天,如《史記·封禪書》載黃帝乘龍升仙。
青霄化鶴:指仙人化鶴飛升,如丁令威化鶴歸遼東的傳說。
茅君:指茅盈,漢代修道成仙者,號大茅君,為茅山道教所尊奉的祖師。
窈冥(yǎo míng):深遠幽暗的樣子,此處指凡仙之間的微妙隔閡。
當為詩人晚年或歷經世事變遷后重宿茅山三茅道房時所作。茅山為道教名山,自漢代茅盈修道成仙后,成為道教圣地。詩人重游故地,或因對仙道的追求更趨深沉,借宿道房之機,回顧尋仙歷程,抒發對信仰的堅守與對凡仙之隔的感慨。
此詩通過重宿茅山道房的所見所感,以道教意象為載體,融合今昔回憶與仙話傳說,既表達了對修道初心的執著,也流露出歲月催人的無奈與凡仙相隔的悵惘。語言融合道教術語與通俗表達,意境幽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道教題材抒情詩。
露下松陰鶴夢醒,古香吹桂滿空庭。云端半壁懸孤月,天上連珠燦五星。詩思每因秋興發,江聲渾作夜潮聽。求賢正為明時用,薦士須當效古靈。
道泄沖和,運開基杳冥,生發元首。推排七返,配二三成六,再三成九。九還真造化,分八卦、妻男自偶。默默真情契,凝然氣神,如一鎮相守。盈盈動靜歸元,證不空不有。頭面仍舊。無為性普,應地天神化,視之能久。任從劫運變,太空體、綿綿不朽。次了無生滅,恢弘妙用真樂受。
方當節鉞用,不返舊征魂。凄涼馀部曲,發聲為爾吞。
不欲全求似,蕭森態轉真。緣風微作勢,邀月澹傳神。葉密留云宿,叢幽借石鄰。還于勻墨處,高寄想其人。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袪兮。無我惡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魗兮,不寁好也。
傳柑節候雨初晴。燈滿山城,月滿山城。畫堂圍坐夜三更,墻外歌聲,席上歌聲。可人添送紫金罌。未解春酲,又犯春酲。不辭扶醉臥前楹,客也多情,主也多情。
借問江頭人釣魚,為言靈武事何如。磨崖豈是當時意,兩字噫嘻金鏡書。
憶侍大人江北去,卻從伯父野堂回。爭知二老輕凋謝,歲晚扁舟一個來。
霜月五更殘,如何去又還。誤簪釵鳳小,落在枕屏間。
書滿精廬芷繞門,門前流水出于沅。夫君自得濂溪意,直向沄沄認本原。
諸老賡吟如許富,一翁寒瘦豈能奇。君為嚴鄭其清矣,仆豈羊何敢和之。投匭疏高聞殿陛,入圖賦妙遍蕃夷。子云自許千年后,覿面何須彼俯眉。
芝草瑤花覆玉坡,御溝流水是恩波。釣鰲憑杖經綸手,笑殺衰翁理舊蓑。
不見胡文甫,七回明月圓。家林且如此,宦海益堪憐。碧柳秦臺馬,紅蕖濟水船。往來馀百里,同醉是何年。
階上腥臊堆蜆子,口中濃血吐檳榔。
春暉欲報意無窮,大母高年母氏同。表述陳情猶李密,軒名愛日似楊雄。五紋添線空憐影,三舍揮戈謾紀功。何似北堂稱壽酒,忘憂花照彩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