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上憶吹簫·青溪小院題壁
楊柳樓臺,梧桐庭院,洞天不似人閒。除非是、瑤臺仙子,合倚疏闌。何處翩翩俠少,安排了、玉盞金盤。銀屏上、搭起畫裙,便是蓬山。
幾人轉丹換骨,得高舉凌風,上列仙班。嘆十載、琵琶俗手,莫把琴彈。輸與漁郎緣分,桃花里、流水潺潺。誰知道,方丈仍在人寰。
楊柳樓臺,梧桐庭院,洞天不似人閒。除非是、瑤臺仙子,合倚疏闌。何處翩翩俠少,安排了、玉盞金盤。銀屏上、搭起畫裙,便是蓬山。
幾人轉丹換骨,得高舉凌風,上列仙班。嘆十載、琵琶俗手,莫把琴彈。輸與漁郎緣分,桃花里、流水潺潺。誰知道,方丈仍在人寰。
楊柳掩映的樓臺,梧桐環繞的庭院,這處洞天福地不似人間的喧囂。除非是那瑤臺仙子,才配倚靠這稀疏的欄桿。何處來的風度翩翩的少年,擺上了玉盞金盤。銀屏之上,搭起的畫裙,便如蓬萊仙山一般。幾人能修煉得脫胎換骨,得以凌風高舉,位列仙班。可嘆十年間,盡是彈琵琶的俗手,莫要再把琴來彈。倒不如漁郎有緣分,能在桃花流水間自在流連。誰能想到,方丈仙山原來仍在人間。
洞天:道教稱神仙居住的名山勝境,此處指青溪小院環境清幽如仙境。
瑤臺仙子:傳說中西王母居住的瑤臺,此處指超凡脫俗的女子。
蓬山:即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代指仙境。
轉丹換骨:道教修煉術語,指通過丹藥修煉改變體質,此處喻指超脫凡俗。
方丈:傳說中海上三仙山之一(蓬萊、方丈、瀛洲),此處代指理想中的仙境。
此詞為作者題于青溪小院壁上之作。結合詞中“青溪小院”“銀屏畫裙”等描寫,推測創作于游覽或居住于環境雅致的小院時。詞人觸景生情,借“洞天”“仙班”等意象,既表達對超凡境界的向往,又以“方丈仍在人寰”暗喻仙境與人間的關聯,或與個人對生活的感悟相關。
全詞以“仙凡”為線索,上片極寫庭院如仙境之幽,下片轉向對凡俗的感慨,結尾點明“方丈仍在人寰”,主題含蓄而富有哲理。通過仙話意象與現實場景的交織,展現了詞人對超脫與平凡的辯證思考,語言典雅,意境朦朧,是一首融合現實與想象的抒情小令。
獨好中林隱,先期上月春。
閑花傍戶落,喧鳥逼檐馴。
寂寞東坡叟,傳呼北里人。
在山琴易調,開甕酒歸醇。
佇望應三接,彌留忽幾旬。
不疑丹火變,空負綠條新。
鬬蟻聞常日,歌龍值此辰。
其如眾君子,嘉會阻清塵。
止笙磬,撤豆籩。
廓無響,窅入玄。
主在室,神在天。
情余慕,禮罔愆。
喜黍稷,屢豐年。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暫安。
隱榆非諫楚,噪柳異悲潘。
分形妝薄鬢,鏤影飾危冠。
自憐疎影斷,寒林夕吹寒。
絲管清且哀,一曲傾一杯。
氣將然諾重,心向友朋開。
古木無生意,寒云若死灰。
贈君芳杜草,為植建章臺。
賓衞儼相依,橫門啟曙扉。
靈陰蟾兔缺,仙影鳳皇飛。
一水秋難渡,三泉夜不歸。
況臨青女節,瑤草更前哀。
翼翼宸恩永,煌煌福地開。
離光升寶殿,震氣繞香臺。
上界幡花合,中天伎樂來。
愿君無量壽,仙樂屢徘徊。
常時好賓客,永日對弦歌。
是日歸泉下,傷心無奈何。
墓庭人已散,祭處鳥來過。
碑石生苔蘚,榮名豈復多。
回也寔夭折,賈生亦脆促。
今復哀若人,危光迅風燭。
夜臺淪清鏡,窮塵埋結綠。
何以贈下泉,生芻唯一束。
陽靈配德,陰魄昭升。堯壇鳳下,漢室龍興。
伣天作對,前旒是凝。化行南國,道盛西陵。
造舟集灌,無德而稱。我粢既潔,我醴既澄。
陰陰靈廟,光靈若憑。德馨惟饗,孝思烝烝。
眇嘉樂,授靈爽。
感若來,思如往。
休氣散,回風上。
返寂寞,還惚恍。
懷靈駕,結空想。
玉關寒氣早,金塘秋色歸。
泛掌光逾凈,添荷滴尚微。
變霜凝曉液,承月委圓輝。
別有吳臺上,應濕楚臣衣。
縉云連省閣,溝水遽西東。
然諾心猶在,榮華歲不同。
孤城臨楚塞,遠樹入秦宮。
誰念三千里,江潭一老翁。
朗朗神居峻,軒軒瑞象威。
圣君成愿果,太子拂天衣。
至樂三靈會,深仁四皓歸。
還聞渦水曲,更繞白云飛。
忠鯁難為事,平生盡畏途。
如弦心自直,秀木勢恒孤。
詔葬南陵道,神游北斗樞。
貴門傳萬石,余慶在雙珠。
乾道既亨,坤元以貞。肅雍攸在,輔佐斯成。
外睦九族,內光一庭。克生睿哲,祚我休明。
欽若徽范,悠哉淑靈。建茲清宮,于彼上京。
縮茅以獻,絜秬惟馨。實受其福,斯乎億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