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梁侍講叔厚先生暨王文哲黃門使交南將過富春賦此二律以侯兼致贈別之意
花邊立馬候官舟,山繞桐江翠欲流。內翰素閑專對學,黃門剩有撫綏籌。口銜天語經銅柱,服賜麒麟過廣州。南物南人應見慣,肯將薏苡累茲游。
問程遙訝使君舟,少滯桐江看活流。解纜緩牽丁字水,揮杯延換富春籌。光騰北極雙龍劍,恩蓋安南小越州。海角天涯雖僻遠,錦衣仍傍故鄉游。
花邊立馬候官舟,山繞桐江翠欲流。內翰素閑專對學,黃門剩有撫綏籌。口銜天語經銅柱,服賜麒麟過廣州。南物南人應見慣,肯將薏苡累茲游。
問程遙訝使君舟,少滯桐江看活流。解纜緩牽丁字水,揮杯延換富春籌。光騰北極雙龍劍,恩蓋安南小越州。海角天涯雖僻遠,錦衣仍傍故鄉游。
在花叢邊立馬等候官員的船只,桐江兩岸青山環繞,翠綠的山色仿佛要流淌下來。梁侍講向來熟悉應對之學,黃門郎也有安撫百姓的謀略。他們口銜天子詔令經過銅柱,身著賜服麒麟袍路過廣州。南方的物品和人他們應該早已見慣,怎會讓薏苡之事連累此次出行。遠遠詢問行程驚訝使君的船只到來,稍作停留于桐江觀看靈動的水流。解開纜繩緩緩牽引著丁字形狀的江水,舉杯換盞商議著富春之事。光芒閃耀如北極的雙龍劍,皇恩覆蓋安南小越州。海角天涯雖然偏僻遙遠,但他們身著錦衣仍能在故鄉附近游歷。
內翰:指梁侍講,古代對翰林的別稱。
專對學:指善于外交應對的學問。
黃門:指王文哲,黃門侍郎的簡稱。
撫綏籌:安撫百姓的謀略。
天語:天子的詔令。
銅柱:古代邊界的標志,這里指交南邊界。
服賜麒麟:指皇帝賜給官員繡有麒麟的官服。
薏苡:傳說馬援從南方帶回一車薏苡,被人誣陷為明珠文犀,這里指可能引起誤解的物品。
丁字水:形狀如丁字的江水。
富春籌:富春相關的事務謀劃。
雙龍劍:象征著使者的身份和使命。
小越州:指安南地區。
此詩創作于梁侍講叔厚先生和王文哲黃門出使交南將經過富春之時。當時使者身負皇命前往交南,作者在富春等候并作詩贈別。在古代,外交出使是重要的政治活動,使者代表朝廷,肩負著溝通、安撫等使命。作者可能與使者相識,對他們的才能和使命表示贊賞,因此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贈別出使交南的使者。突出特點是既展現了使者的使命和才能,又融入了地域特色和祝福之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反映了當時的外交活動和文人之間的交往贈別文化。
方圓不定性空求,東注滄溟早晚休。高截碧塘長耿耿, 遠飛青嶂更悠悠。瀟湘月浸千年色,夢澤煙含萬古愁。 別有嶺頭嗚咽處,為君分作斷腸流。
文潛字元翰,莆田人。 孤癖苦吟,詩不多作,或累月始成一章。 棄家學道,寄食武夷山中,數載后剃發為僧。 謾將遺跡問齊梁,寂寂臺城露草荒。 廢井尚封陵寢氣,初鐘不喚景陽妝。 蒼茫野水迷官道,高下寒山出女墻。 還憶誦經梁武帝,臨風倚樹吊斜陽。
披帷月底理鳴箏,哀調澄于鏡里冰。 試使楚王聞一曲,可憐應不數安陵。
布被藜床醉即休,蛙聲聒聒屋檐頭。 驚回一枕瀛洲夢,碧樹啼鵑血未收。
羞紅顰淺恨,晚風未落,片繡點重茵。舊堤分燕尾,桂棹輕鷗,寶勒倚殘云。千絲怨碧,漸路入、仙塢迷津。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 逡巡。題門惆悵,墮履牽縈,數幽期難準。還始覺、留情緣眼,寬帶因春。明朝事與孤煙冷,做滿湖、風雨愁人。山黛暝,塵波澹綠無痕。
忙中安得此身閑,杖策西風自往還。 今日已償云水債,籃輿帶雨下疏山。
雪浪如山,汝能白跳。 愿隨忠魂,來駕怒潮。
浮生泯泯默默,荒村闃闃幽幽。 遠避塵中車馬,獨尋月下沙漚。
結綺臨春照晚霞,瓊枝壁月斗妍華。 雙歌共醉瑤池酒,萬舞齊開玉樹花。 合浦明珠穿蹀躞,中山文木斫琵琶。 可憐一笑傾城者,猶自江頭浣越紗。
連然醉折荷花別,過眼那知紅葉殘。 甸尾海云隨雁過,蒼顏山雪照城寒。 欲捻錦瑟黃金盞,旋買青驄白玉鞍。 弦滿清光今夜月,可憐君在異鄉看。
相與欣佳節,率爾同褰裳。 薄云羅陽景,微風翼輕航。 醇醪陶丹府,兀若游羲唐。 萬殊混一理,安復覺彭殤。
萬事傷心對管弦,一身含淚向春煙。 黃金用盡教歌舞,留與他人樂少年。
十二山晴花盡開,楚宮雙闕對陽臺。 細腰爭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來。
昔年凄斷此江湄,風滿征帆淚滿衣。 今日重憐鶺鴒羽,不堪波上又分飛。
清絕東湖舊看詩,夜窗風味許誰知。 眼花頭白今憔悴,不似向來燈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