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故園近日消息傷亂憂家雜成五首 其四
未奏清淮捷,天涯阻賊烽。
雪深三月暮,路絕一身窮。
國事嗟何及,家書杳莫通。
何時能奉母,避地亂山中。
未奏清淮捷,天涯阻賊烽。
雪深三月暮,路絕一身窮。
國事嗟何及,家書杳莫通。
何時能奉母,避地亂山中。
淮水一帶還沒傳來勝利的消息,遠方戰火阻斷了回家的路。暮春三月,積雪深厚,道路斷絕,我孤身一人窮困潦倒。可嘆國事已到如此地步,家書也杳無音信。什么時候才能侍奉母親,到亂山中躲避戰亂呢。
清淮:指淮水。
賊烽:指戰亂的烽火。
嗟:感嘆。
杳:無影無聲,形容沒有消息。
避地:躲避戰亂而移居他處。
推測此詩創作于戰亂時期,當時淮水一帶戰事未平,詩人漂泊天涯,與家人失去聯系。在暮春時節,惡劣的環境和動蕩的局勢讓詩人憂心國事,更牽掛家中的母親,于是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戰亂中的憂國憂家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相融合,情感真摯動人。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人們在戰亂中的苦難。
移文先報雁山靈,暫謝喧囂向此行。盛境也須游歷遍,莫教風雨妒春晴。
有千絲、閑邊情緒,樓高倚遍無語。添衣移枕何曾是,氣候錯晴疑雨。愁佇立。盡思遍天涯,沒個傷心侶。■■■■。■■■■■,■■■■,■■■何許。曾游路。小柳鵝黃能舞。停車看日初午。渡江馬影圓于笠,詩與淡云來去。回首處。只幾簇輕花,簸向風墻暮。江南倦旅。算病過蟬殘,魂消雁早,總被相思誤。
竹里流泉萬玉鳴,清酣枕石漱泠泠。高齋夜夜如寒雨,留得山僧許共聽。
出地聲初奮,乘乾威更作。云銜天笑明,雨帶星精落。碎枕神無擾,震楹書自若。側聞吟白虎,遠見飛玄鶴。
金風昨夜送秋來,病眼今朝稍覺開。階下決明垂小美,呼兒摘取進茶杯。
滄桑變后此孤城,況復高秋百感并。開府已非方鎮署,棲笳猶類故家營。煙寒山樹連層阜,水漫湖田混太清。幾輩遺民寒灑涕,多應凄絕暮蟬聲。
夢覺黃粱萬事空,倚闌翹首羨冥鴻。懶從赤紱稱循吏,擬向滄浪狎釣翁。孤鶴伴吟臨夜月,蹇驢驒醉入春風。東西路阻音書少,林下知誰笑語同。
過橋西。花滿堤。步印香泥小徑歸。煙籠萬戶低。月初輝。星漸稀。光到窗前知未知。何處夜烏啼。
鳳閣鸞臺何許,天涯地角周游。此老老而益壯,超然一段風流。了了了時非了,非非非處何非。要識此翁端的,試看筆下形儀。
青天明主不堪欺,磐石元勛豈可移。莫怪老姬窮旅邸,能談京邑舊因依。
蠻夷夷必盡無知,上圣功成亦化之。大道須歸真見性,灰心達善即為師。
聊謝都城游,來赴道人請。冥懷麋鹿群,回首冠蓋境。潨瀉泉石聲,蕭森松檜影。風帽何妨頹,藜徑敢辭永。還聞鐘磬音,為我下云頂。
饑民瘦如鵠,將稗野田里。相視不能言,悲風草間起。
云水性調,叢林氣高。肚皮束篾,版齒生毛。十方身虛空樣放,二升米拄杖頭挑。
我來剛打卯時鐘,一角招提宿霧濃。山自昆侖凝五岳,人從瀚海躡千峰。生還絕塞萍猶寄,飛到層霄鳥亦慵。下馬看碑頻拭字,不知身裹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