罾船渡再至浮丘田舍
歸渡石西崦,田家候火頻。
犬知迎舊客,馬自戀行人。
斗酒秋粳熟,盤餐野簌新。
何因來信宿,明月滿荊榛。
歸渡石西崦,田家候火頻。
犬知迎舊客,馬自戀行人。
斗酒秋粳熟,盤餐野簌新。
何因來信宿,明月滿荊榛。
歸途中船渡過石西崦,田舍人家頻頻燃起等候的燈火。狗兒知道迎接舊客,馬兒也眷戀著行人。秋日里粳稻成熟,擺上了斗酒,盤中的野菜新鮮可口。為何不能留下來住宿呢,明月已灑滿了荊榛之地。
罾(zēng)船:裝有罾網的漁船。
崦(yān):山坳。
候火:等候的燈火。
秋粳(jīng):秋季成熟的粳稻。
野簌(sù):野菜。
信宿:連宿兩夜。
荊榛(zhēn):泛指叢生的灌木。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多次到訪此地,與田家有一定交情。可能是在秋季,詩人再次歸渡此地,看到鄉村的景象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鄉村生活的喜愛。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細膩描寫鄉村生活場景和動物的反應,營造出濃厚的鄉村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鄉村生活的關注和情感。
空階日晚雨才乾,小婢相隨倚畫闌。金釵誤掛緋桃落,羅袖愁依翠竹寒。
湖上墓旁屋,傳聞修水筒。尋幽一筇雨,吹夢萬山風。收取英靈去,銷磨醉醒中。放梅樓閣曉,應變北枝紅。
一株短短八九寸,四面青青千百枝。作供佛前偕瑞竹,移根石上入銅池。
千般說,萬般喻,特地令人轉不悟。西風昨夜泄天機,郁郁黃花香滿路。
朝來經閣課楞嚴,撩亂飛花競撲簾。似是青腰誇黑帝,故教姑射混無鹽。地爐無奈貂裘薄,斗酒難供座客添。詩債惱人眠不得,夜寒殘管亦須拈。
道人愿力如天溥,度盡眾生方自度。若還纖芥未蒙恩,我終不舍升天路。
梅圃初成塵土飛,早來煙雨便霏微。天時人事欣相得,可驗蒙恩朝夕歸。
倦逐閒簫鼓。明鐙夕、醉來重記前度。棲鴉廢柳,流螢墜葉,隱窺朱戶。仙娥暗約秦樓,算未是、尋常伴侶。只片霎、夢散高唐,空酬宋玉詞賦。天涯乍起涼風,齊紈置篋,難喻心苦。紅箋萬疊,金釵半股,倩誰將去。遙知故國秋換,問燕子、歸來甚處。共那人、十載相思,還相見否。
峨峨旗箭擬高牙,帳下群兇擊柱嘩。蠅拂綸巾誰氏子,黃袍一旦竟身加。
小窗今夕繡針閒,坐對銀蟬整翠鬟。凡世何曾到天上,月宮依舊似人間。
欣逢誕圣時,無以報明主。唯憑一炷香,更擊三通鼓。唱起太平歌,共行向上路。只愿堯天日月長,待見黃河清萬度。
萬境沉沉夜氣嚴,廣寒初下水晶簾。三杯強沃澆腸酒,一捻聊分暖硯鹽。已恨梅梢遭挫折,可堪風物為般添。才高柳絮雖難到,此語于今亦惡拈。
落魄正當年,人皆笑我顛。乾坤時運動,滄海渺無邊。
異派尋源未易殫,流傳青縣又滄灤。白陽別教君應是,苴杖麻衣素練冠。
一見負吾愿,人亡乃及門。溫乎容可即,儼若像如存。滿擬朋三壽,那知隔九原。瓣香傾老淚,佇立黯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