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王司寇元美四首 其三
舊德誰如東海生,文章何但起西京。
使求封禪千年草,才冠中原七子名。
永夜楓杉摧岳色,大江雷雨咽濤聲。
可堪一代風流盡,第五新陪驃騎塋。
舊德誰如東海生,文章何但起西京。
使求封禪千年草,才冠中原七子名。
永夜楓杉摧岳色,大江雷雨咽濤聲。
可堪一代風流盡,第五新陪驃騎塋。
往昔的賢德之人誰能比得上東海的王世貞呢,他的文章豈止是振興了西漢文風。朝廷使者求取那象征祥瑞、可用于封禪的千年之草,他的才華在中原七子中位居首位。漫漫長夜中,楓杉仿佛被摧折,山岳失色;大江之上,雷雨交加,濤聲哽咽。怎能忍受一代風流人物就此消逝,如今他葬在第五個新陪伴驃騎將軍墓的地方。
舊德:往昔的賢德之人。東海生:指王世貞,他是太倉(屬東海郡)人。
起西京:振興西漢文風。西京,指西漢。
封禪千年草:封禪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千年草可能指象征祥瑞、可用于封禪的草。
中原七子:指明代的后七子,王世貞是其中代表人物。
永夜:長夜。
驃騎塋:驃騎將軍的墓地,這里可能借指王世貞的墓地。
王世貞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為后七子領袖之一,在當時文壇影響極大。他去世后,作者寫詩悼念他。此詩創作于王世貞離世后,表達了對他的緬懷和對其文學成就的高度肯定。
這首詩高度贊揚了王世貞的賢德和文學才華,將其置于極高的地位。通過描繪凄涼之景,抒發了對他離世的悲痛。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壇對王世貞的敬重,也體現了后七子在明代文學中的重要地位。
薄宦歸來卜數椽,慳囊倍費買山錢。
地幽不減林泉盛,天闊渾疑風月偏。
事與心違方問舍,客將老至合歸田。
平生豪氣今如此,百尺樓高空自憐。
東漢之光武,高皇九世孫。
誅莽中興后,依前十二傳。
明章稱顯肅,乃及和殤安。
順賢沖與質,桓靈極不君。
終當孝獻帝,漢室遂三分。
獨醒眾所忌,尸素心懷慚。
既有不堪七,豈止宜休三。
再刖皆自取,百謫其猶甘。
歸歟一邱壑,卜筑蘭陵南。
入事其親,愉色融融。
出事其君,惟命之從。
威儀抑抑,曷不肅雍。
有而弗恃,是之謂恭。
聯篇杰作大音稀,云朶低垂向巧枝。
鈍學久嗟人去速,癡腸一任句來遲。
斷無錦向詩中織,但有春從筆底滋。
盡日齋宮云聚散,不知步武是誰移。
天造慈湖迥出塵,無冬無夏只長春。
四山桃李圍新錦,一邑風光讓絕倫。
澗水簷旁談妙理,山禽柳外說天真。
杏壇無限難傳意,付與憑欄寓目人。
簾垂不覺夜窗明,清曉從容始下平。
推戶忽驚瓊作地,登樓笑指玉為京。
暫停枰上猶賢弈,來作弦間太古聲。
甚念衣單塵甑者,毋令彼此有虧成。
刺史官已尊,郴左郡尤古。
太常墨莊家,帝命分竹五。
扶搖負勁翮,巨浸落雙櫓。
誰能極所至,千里看舉武。
紛紛轓兩朱,局局印一組。
世無元道州,萬物氣不吐。
一種銀潢秀,清名仰太虛。
甲科嘗擢第,午夜尚觀書。
已覺身非我,那堪丞負余。
斯人無復見,掩涕一欷歔。
東家十畝橘,治蠹苛于獄。
課童事剔決,生意長不足。
不如西家農,末麥土已熟。
一朝種子落,坐見天地綠。
湍水龍潭古跡遺,不因老叟有誰知。
鄉人禱雨無靈日,云魃常羊尚在時。
說與縣家誠且信,去從潭所宿為期。
囘頭甘澤蘇枯槁,插種工夫未是遲。
世間顛倒事,一切自酒出。
醒時清明心,醉后不可覓。
醉時顛倒苗,或發醒時實。
酒能醉人形,不能醉人心。
心儻有主宰,萬變不可淫。
大禹惡旨酒,拜善功最深。
久留瘴嶺苦思歸,安得身如越鳥飛。
老去宦情真是薄,年來樂事覺全稀。
衰顏得酒還如少,病骨添衣卻似肥。
只為莼鱸動歸思,非關勇退早知幾。
中堂此景亦不惡,疊嶂窮林張翠幄。
有時云氣間出沒,誰能繪畫得此樂。
詩人如麻筆如椽,擬待索紙莫莫莫。
孔子明目尚不見,枉費精神去摸索。
向來小宗伯,日侍太夫人。
地占梁溪勝,風流峴首春。
版輿隨處樂,彩服逐時新。
欻斷萱堂夢,居然跡已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