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獻仙音 題語石道人填詞圖和石帚韻
經亂湖山,送春池館,日暮相逢何處。墨淚單衣,白頭行卷,沾愁共惜殘俎。怕故苑、滄波地,依前斷魂去。
漫回顧。早東風、制成鄉淚,空夜夜、看劍引杯狂舞。我醉聽君歌,奈蕭條、時事如許。唾月推煙,更花閒,莫道俊句。甚江關游勌,老向西園聽雨。
經亂湖山,送春池館,日暮相逢何處。墨淚單衣,白頭行卷,沾愁共惜殘俎。怕故苑、滄波地,依前斷魂去。
漫回顧。早東風、制成鄉淚,空夜夜、看劍引杯狂舞。我醉聽君歌,奈蕭條、時事如許。唾月推煙,更花閒,莫道俊句。甚江關游勌,老向西園聽雨。
歷經戰亂的湖光山色,在送春的池館中,暮色里不知在何處相逢。淚水與墨汁浸染單衣,白發人攜著詩卷,滿是愁緒共惜這剩余的酒菜。怕那故苑的滄波之地,依然讓人斷魂離去。徒然回顧,東風早已催成思鄉之淚,空自夜夜看劍舉杯狂舞。我醉中聽君歌唱,無奈時事如此蕭條。文思如唾月推煙般敏捷,更在花閑處,莫說這是俊逸詞句。為何江關游歷已倦,只能老來在西園聽雨聲。
墨淚:淚水與墨汁交融,形容書寫時心情悲愴。
殘俎(zǔ):剩余的酒菜,俎為古代祭祀或宴會用的器具。
唾月推煙:形容文思敏捷,詞句如吐月推云般自然精妙。
江關游勌(juàn):在江關一帶游歷疲倦,勌同‘倦’。
西園:代指文人雅集之地,此處或指詞人晚年居所。
此詞或作于南宋末年社會動蕩之際。詞人經歷戰亂流離,與友人‘語石道人’題畫唱和,借題填詞圖之機,融入個人身世之悲與對時事的感慨,反映亂世文人的生存狀態與精神困境。
全詞以題畫為引,串聯戰亂記憶、當下聚散與未來之嘆,既具個人情感深度,又折射時代滄桑。上片寫相逢之悲,下片轉寫醉歌之憤,終以‘老聽雨聲’收束,將個體命運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是南宋遺民詞中‘以詞存史’的典型之作。
萬里銜蘆至,寒空半有無。蹤分沙岸靜,聲入塞垣孤。影早沖關月,飛高望海隅。不知天外侶,何處下平蕪。
遠出漁陽北擊胡,將軍談笑挽雕弧。千金底購單于首,贖得沙場戰骨無?
郵亭杯酒昔相別,憶爾難忘白玉羈。秋夢兩懸南海月,春風還隔上林枝。經年尺素重來日,萬里危樓入望時。勿道武陵堪避俗,桃花流水使人知。
林木自春蘭自芽,游山過我興何賒。鐵橋問徑最高頂,石洞開云隨處家。人訝長年能綠發,我知真性即丹砂。談鋒未了歸途速,一雨洗塵清可涯。
左蠡蒼茫外,黃巖彩翠中。雙帆難出浦,十里亦悲風。瀑布無心望,梅花有夢通。天生大蝴蝶,只許在禺東。
爐封玉鼎火初殘,月滿巖扃夜不關。斜枕參同迷曉蝶,碧云幌落石床寒。
一曲苔湖上,深居萬竹間。自尋三徑樂,早得一身閑。??循除水,林林夾屋山。傷心白云際,遺跡尚班班。
南浦雄州開水上,高臺積翠繞天涯。匡廬地遠連秋樹,荊楚山長入晚霞。新閣不巢唐幕燕,莫林多下漢江鴉。歸船便取章門路,西去郊原日易斜。
仙源深幾曲,夾岸桃花開。忽漫逢劉阮,殷勤勸酒杯。
詩書無用戲侏儒,兩序今猶見璧圖。末路弟兄知己少,中原人物似君無。曲終湘水絲繩絕,書入昭陵筆硯蕪。珍重江南春信早,暗隨梅萼到西湖。半世虛名我誤儒,樊中短翅倦南圖。黃塵世路千年改,白發心期四海無。績紡婦慵麻褐短,耕鋤兒懦豆田蕪。老來萬事心灰盡,只愿君王賜鏡湖。
寄跡山中漱碧泉,不將車馬老華年。青鞋跡遍川原底,《白苧歌》傳妓女先。雨濕絮粘驕馬轡,風吹酒縐玉鱗船。秣陵秋老芙蓉發,遲向江頭看月圓。
壯日尚曾云出岫,暮年偏怪海揚塵。
詎忍評章墨不公,閶風一樣久磨礱。無非爛漫言春事,老杜何由薄粉紅。
樓前風物隔遼西,日暮憑欄望欲迷。禹貢萬年歸紫極,秦城千里靜雕題。蓬瀛只在滄波外,宮殿遙瞻北斗齊。為問青牛能復度,愿從仙吏授刀圭。
塵機人不息,城郭日勞勞。空見侯門肅,那知山閣高。四時展圖畫,萬物奏云璈。未敢驕王謝,烏衣半草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