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憲邀集藥洲
夾堤修竹對花開
改席洲前數舉杯
九曜煙光浮檻出
二云山色入簾來
綵毫敢并詞人賦
繡斧今逢使者才
海月夜深留客醉
驂驔歸騎未須催
夾堤修竹對花開
改席洲前數舉杯
九曜煙光浮檻出
二云山色入簾來
綵毫敢并詞人賦
繡斧今逢使者才
海月夜深留客醉
驂驔歸騎未須催
堤岸兩邊修長的竹林與綻放的花朵相對,在藥洲前更換坐席多次舉杯暢飲。九曜山的煙霞光影從欄桿外浮涌而出,二云山的山色映照進簾幕之中。我這彩筆怎敢與詞人的賦作并列,今日有幸遇到持繡斧的使者這般人才。海上的明月在深夜里留住賓客共醉,車馬歸程不必急于催促。
藥洲:廣州古代園林名,南漢時開鑿,今稱九曜園,以九曜石聞名。
九曜:指藥洲中的九曜石或附近山名,此處代指藥洲周邊景觀。
繡斧:古代御史的代稱,借指郭學憲(學憲為提學官,掌地方教育)的官職與才德。
驂驔(cān diàn):形容馬行迅速,此處指歸騎的車馬。
改席:宴飲時更換坐席,體現雅集的隨性與歡洽。
彩毫:彩色毛筆,代指文才。
詩為明代詩人應郭姓學憲(提學官)之邀,于廣州藥洲雅集時所作。藥洲為南漢遺跡,文人常聚此賞景題詠。詩中既寫藥洲宴飲之樂,亦贊主人才情,反映明代地方文人群體的交游風貌。
此詩以藥洲雅集為背景,描繪宴飲場景與周邊景致,兼贊友人學識,語言工整,意境清幽,是明代文人雅集詩的典型之作,展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雅趣的和諧統一。
盛典行長樂,秋光溢壽樽。
后儀崇太姒,帝服見曾孫。
遙想重闈集,咸推六殿恩。
歡聲開九秩,誕節照乾坤。
三子者之撰,孰辨主與賓。
富貴非所惡,古道多賤貧。
要是一世士,必有千載人。
淵乎章泉水,高會聚荀陳。
畎畝秋來雨,村村不厭多。
暑應無熱惱,涼可起沉疴。
花動門中桂,葉浮池上荷。
南豅詩到手,想像與同哦。
落殘明月照湖心,小艇揚波荷氣深。誰能一枕華胥夢,占得其清無暑侵。
長飚撼石應真洞,凈慈高絕南山陰。齋盂茗椀復宴坐,了義不必開禪林。
老身執熱困塵屋,偪塞嘈雜蹏足音。櫟庵受用乃如此,斫額望之聊自吟。
撫枕知夜永,淅淅過山雨。
凈聽秋氣還,清吟可無侶。
年來幽興熟,心口自相語。
我其內熱歟,何其未能處。
一段寒煙上,云行斷復低。
明中山映樹,暗處水平溪。
村落籬門短,人家草屋齊。
風回聽幽絕,鳴午有荒雞。
索隠安肥遯,安禪豈飽參。
有緣皆可到,無悶悉能甘。
野飯耕而美,村酤醉以酣。
因思前后際,不與話三三。
空山帶荒溪,小窗語寒燈。
寂歷歲云徂,醒眼猶拊膺。
訪友得幽伴,無人醉閑僧。
地爐火深紅,瓶梅影鬅鬙。
寒食家家酒,誰人不賦詩。
久陰忻霽日,余潤入花時。
此老非三畧,今朝欲四維。
落紅供醉臥,松底著殘棋。
臘閏春為早,梅花處處多。
不知千樹暗,無奈一枝何。
雪后風初峭,霜前日已和。
老人山澗曲,不飲亦婆娑。
湖光佛寺古,山色泉水清。
蘇仙則已遠,名字空含情。
西風動林松,琴瑟有余聲。
我來揖而酌,一飲百慮輕。
朗吟兩石碣,脊記眼為明。
當年彼比邱,亦足得此生。
神既不外騖,氣亦當自和。
松床薦石枕,偃仰得已多。
鼻息出入通,呼吸相蕩摩。
陽光塞天宇,一定消百魔。
是事非所難,彼愚分奔波。
曉夕無停晷,耗散歸蹉跎。
天臺坐忘真,為我洗俚耳。
浮舟作阮咸,坐客亦興起。
此聲從何來,湖陰正清泚。
孟公苦好客,下榻更奇士。
盧遨踞龜殼,萬事俱不理。
夏衣始輕體,蓮錢復靡靡。
重酌黃冠師,依風且流徵。
度江今幾時,恐同元祐初。中間一報復,河洛已丘墟。
先生講金華,此意將何如。君子與小人,似難動誅鋤。
要使各當位,正論常有余。幸哉邊陲靜,群蠻亦安居。
大是民力窮,郡邑困軍儲。又且士氣弱,虛言多闊疎。
先生其扶持,行顧平日書。西風動召節,帥閫來徐徐。
經行得古臺,逸攬志愈攄。孺子守窮巷,敢負師訓歟。
殷勤拜席間,別語不暇舒。斐然忽成章,先生其念諸。
深山固涼冷,荒涂秋尚炎。
誰歟約僧窗,里彥長少兼。
夜飯頻忘疲,片月忽滿簷。
友賢吾敢棄,他事皆毫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