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二首 其一
壯歲希高事獨清,介然何意慕三旌。
無邪每奉先儒戒,有犯常存狷者情。
任重股肱慚暗弱,老全骸骨賴休明。
非因大旆閑來往,仲蔚蓬蒿繞舍生。
壯歲希高事獨清,介然何意慕三旌。
無邪每奉先儒戒,有犯常存狷者情。
任重股肱慚暗弱,老全骸骨賴休明。
非因大旆閑來往,仲蔚蓬蒿繞舍生。
壯年時期望著高潔之事而獨自守著清名,耿介的我哪會有意羨慕高官厚祿。始終秉持先儒的教誨做到思想純正,有所冒犯是因為常懷著狷介者的性情。身負重任,慚愧自己像股肱之臣卻昏庸懦弱,年老能保全身體多虧了政治清明。若不是因為您的車馬時常往來,我這如張仲蔚般的住處早已蓬蒿繞舍了。
壯歲:壯年。
希高:期望高遠、高潔。
介然:形容堅定、執著。
三旌:指三公,借指高官。
無邪:思想純正,沒有邪念。
先儒戒:前代儒者的告誡。
有犯:有所冒犯。
狷者:指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人。
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輔佐帝王的重臣。
暗弱:昏庸懦弱。
休明:美好清明,指政治清明。
大旆:大旗,借指高官的車馬。
仲蔚:指張仲蔚,古代隱士,居所蓬蒿沒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政治相對清明的時期,他可能已至老年,回顧自己一生,堅守先儒教誨,不慕名利,因友人的往來而感到欣慰。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堅守高潔、不慕權貴的人生態度。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年年春思花前斂。費盡千紅諂。嬌楊盡道解相思。只是重來忍折折馀枝。臨波獨語堤邊絮。真耐終朝舞。此時聊與路人看。不見東風緊送暮云寒。
壯志今消盡,高懷寄水云。眼中人已矣,天外事空聞。故壘馀啼鳥,孤城但夕曛。徘徊一吟眺,悵念舊同群。
方丈前詩映后詩,更無塵點碧紗圍。老僧相顧應相笑,不似揚州刺史歸。
古人重掛劍,為不負初心。妾身非劍比,一諾千黃金。誰謂妾無言,有言出母口。誰謂妾無書,有書出父手。未見悲益深,空房甘獨守。白日一何遲,黃泉一何遠。妾豈不愛生,所恨從姑晚。衛女先我心,適齊不中返。
披發空行乞,凄涼去國身。龍蛇無四海,日月在孤臣。淚灑秋江滿,愁隨白草新。相逢聊取醉,莫作別離人。
三遷近俎苦霜時,一尺殊恩湛露垂。自古男兒嬰曰少,誰家嫠婦帝王知。高齋客飯寧辭發,落葉寒機幾斷絲。見說仙郎棲海曲,更無魚鲊到塘西。
誰可忘憂慰寂寥,夏長惟以一壺消。坐中皆欲從多馬,妙處何妨不絕梟。幸郭滑稽無事日,將遵取士中興朝。諸公有意來償進,貰酒何妨為解貂。
一日春工過潁陽,名園次第款侯王。風流得見升平瑞,氣味初無世俗香。早托筠籠馳驛騎,旋張羅蓋護晨光。最憐一尺槃盂玉,穩上高鬟映額黃。畫舫何須載西子,青裙今幸拜東王。佛談非想色界色,天造玉皇香案香。興慶池邊凝曉露,善和坊里借馀光。行聞綺席開東省,飛鞚爭馳御道黃。
杖藜初雨后,試步夕陽時。草綠驚春久,山深得暖遲。病多因識藥,興短倦題詩。寂寞無人問,平居有所思。
我有一寶刀,解之欲贈誰。伊人不可見,佩以善自隨。明時遵海曲,漂泊滯天涯。刀頭似明月,憶我心所私。操而可使割,應用自有時。堪嘆世間人,笑中亦有之。
龜手酸風里,寒多酒不勝。馬蹄荒店雪,人跡斷橋冰。瘦骨成山字,霜髯作戟棱。綠窗三丈日,政爾夢騰騰。
金石發清響,隔窗知有風。五弦非所借,一氣自潛通。流水不歸夢,鈞天時下空。倚檐獨無語,閒殺老梧桐。
十日佳期約,山園半畝宮。雨收殘暑盡,月出大江空。背屋一亭竹,當門幾樹桐。我來憐病病,數問主人翁。
莫論塵土與煙霞,收拾襟懷即我家。絮帽蒙頭霜月下,水村深夜看梅花。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厥作祼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無念爾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