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七月十三日潘令生朝
鳴琴單父。鳧舄宜飛去。不比河陽花滿樹。此意直高千古。
清秋誕日相逢。乃同澗上村儂。笑指壺山為壽,仁心靜處加功。
鳴琴單父。鳧舄宜飛去。不比河陽花滿樹。此意直高千古。
清秋誕日相逢。乃同澗上村儂。笑指壺山為壽,仁心靜處加功。
像宓子賤在單父那樣鳴琴治邑,你也該像王喬穿著鳧舄仙去高升了。你不像潘岳在河陽種滿花樹,你的心意直追千古之高。在清秋時節趕上你生日,就如與山間村野之人相聚。笑著指著壺山為你祝壽,愿你保持仁心不斷修養。
鳴琴單父:春秋時宓子賤任單父宰,以鳴琴而治聞名。
鳧舄(fú xì):傳說東漢王喬為葉縣令,有神術,?;p鳧為鞋乘之至京師。后以“鳧舄”稱縣令。
河陽花滿樹:西晉潘岳為河陽令,滿縣栽花,人稱“河陽一縣花”。
誕日:生日。
澗上村儂:山間村野之人。
壺山:山名。
仁心:仁愛之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詞的內容看,是在七月十三日潘姓縣令生日時所作。當時社會環境可能較為平常,作者為表達對潘令的祝福和贊美而創作此詞。
此詞主旨是為潘令祝壽并贊美其為官品德。突出特點是善用典故,將對友人的贊美和祝福巧妙表達。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祝壽詞的特色。
沈君布衣人,藏書滿千卷。開口談黃虞,何心恥貧賤。我生與世多乖張,交誼向君偏繾綣。九月山城桂花白,塵飛郡齋無過客。蹇驢箬帽云中來,忽若炎天墮松雪。解囊乍讀繁露書,舉觴新薦望潮魚。生逢奇事即快意,何必歌舞為歡娛。我亦未得樂,君亦不肯留。仰視天臺路,坐負桃源游。會須共釣石湖去,莫遣歲月共悠悠。
為避塵埃到海濱,海中依舊有黃塵。風波滿眼才登岸,又被驚沙亂打人。陰云忽起颶風去,雪嶺銀峰頃刻成。不獨船中人膽落,山頭閒看也心驚。偃草吹花臭味同,從來未識鯉魚風。爐煙忽變薰蕕氣,疑是龍涎落鼎中。潤下因何自上來,空中真有撒鹽才。庖人若解為霖味,清水調羹只用梅。曉起惟聞雀斗爭,夜來還有白鳩鳴。尋常凡鳥都如鳳,到老何曾聽一聲。重驛難通異地賓,輿臺陪隸是比鄰。不逢徐福求仙至,那有乘桴訪戴人。島嶼平鋪幾點沙,人從鰲背立生涯。煙波萬頃天連水,得見青山才是家。終古無人見郁蔥,不材榕樹亦驚風。只除鐵網中間覓,倒有珊瑚七尺紅。莎草蘼蕪見亦難,休論秋菊與春蘭。前身折盡看花福,應是河陽舊宰官。天生甘薯海中餐,細切銀絲日炙乾。萬廩千箱居積滿,不勞引領望臺灣。待雨憑天插地瓜,不知秧稻可開花。若非戍米源源濟,萬灶幾無粒食家。浪激沙團萬竅穿,犬牙相錯勝花磚。從茲版筑成無用,百堵皆興不費錢。及肩墻已費經營,百堞雄關豈易成。直把澎湖當蓬島,神仙居處本無城。裙布終身既富饒,翻嫌羅綺太輕飄。桑麻機杼渾多事,自有鮫人會織綃。近水生涯海當田,吐馀螺殼尚論錢。燒成不獨涂墻好,還與舟人補漏船。一束生芻未肯燒,只緣黃犢腹猶枵。更從牛后傳薪火,曝向斜陽勝采樵。海闊常多拔木風,工師故作小房櫳。自家門戶低頭慣,行到高堂尚曲躬。拾遺全賴海揚波,捕水耕山得幾何。但祝豐年生意好,不爭澳口破船多。鉦鼓喧嘩鬧九衢,一條草簟當氍毹。舳艫亦到江南地,曾聽鈞天廣樂無。雞林尚識香山句,滄海寧無子建才。豈是天公留混沌,不教人帶錦囊來。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新秋七七,月出河漢斗牛間。正是使君初度,如見中州河岳,綠鬢又朱顏。莖露一杯酒,清徹瑞人寰。大暑退,潢潦凈,彩云斑。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動如山。從此五風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寢鎮獅蠻。起舞愿公壽,未可愿公還。
九日正當期,登高報眾知。黃花到處有,豈獨在東籬。難逢美景,采出一枝。觸目無人明此意,何妨自插滿頭歸。
緩緩馀春陌上留,桃花未落柳絲柔。如何煙雨送將去,杜宇聲聲起暮愁。
淮清橋下水連空,橋畔依依柳色濃。香絮有情皆作雪,柔絲無力盡含風。樓臺掩映深春后,市井凄迷暮雨中。近水向陽千萬樹,年年長是發生同。
長風掛席勢難回,海動山傾古月摧。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龍驤出峽來。
昔年老杜歌偪側,只有兩言堪嘆息。日騎官馬送還官,道路難行澀如棘。我修州志蒙官愛,坊長每日輪一疋。居閒坐臥牽在前,緊要欲行何處覓。東家有馬性惡劣,雙足拿空向人立。家僮拚命據其背,振地一跌加兩踢。此后談馬便色變,路逢童羖心辟易。蘇秦說窮問舌在,李全戰敗疑手失。我官正居大夫后,肩輿無人足無力。幾回歷覽地輿圖,茅茨拘悶住不得。愿同禦寇駕長風,浩浩一身周八極。
鶴頂秋肥,鵑心春瘦,賦筆更描寒艷。短艇吳江重見。舞楓紅綻。添新恨、絳淚低彈,驚舊影、翠眉偷換。最無端、酒醒妝殘,西風吹老醉時面。年芳轉瞬如箭。記得移燈聽雨,綠陰庭院。夢里桃花,誤到武陵溪畔。便殷勤寫付香溝,流不盡、人天幽怨。正銷凝,水外孤村,冷霞秋一片。
髫年挑盡蘭缸話。引劍青尊下。幾回花發幾銷魂。長共一簾蟾彩向黃昏。君今自在青云上。蓑笠容來往。蘚階留印舊游蹤,還倚碧煙春嶂翠屏風。
梅開群玉府,柳試縷金衣。過臘山逾瘦,迎風水漸肥。
甕牖窺天地,何人顧草廬。家無千日酒,惟有萬言書。
竹鳩喚起斜陽夢,楊花倒掛金泥鳳。獨自摘青梅,鞋弓印翠苔。羅衫薄不綰,襯得東風軟。一捻小香脂,無端蜂蝶知。
曾為彈琴指甲傷,有時曝背竹書光。不須爬癢倩仙爪,忍待一朝春筍長。即時參得指頭禪,說似家風玉版傳。一日佛堂光自放,我師歇在古靈前。
薦捧佳章頻嘆服,洋洋盈耳類鏘金。老昏拙滯無才思,勉強難為繼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