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奉懷三嬸母
柳外鶯啼聲嚦嚦。桃李閑時,已過清明節。獨倚畫欄人寂寂。愁腸不解丁香結。
二十四番風信急。空系春幡,難護花如雪。遙望巴山云似織。好憑鳥使通消息。
柳外鶯啼聲嚦嚦。桃李閑時,已過清明節。獨倚畫欄人寂寂。愁腸不解丁香結。
二十四番風信急。空系春幡,難護花如雪。遙望巴山云似織。好憑鳥使通消息。
柳林外黃鶯啼叫聲清脆婉轉。桃李花開已過,清明節也悄然過去。我獨自倚著雕花欄桿,孤寂無聲。愁緒纏繞,如同丁香的花蕾般難以解開。二十四番花信風急切地吹過。空自系著春幡,卻難護住那如雪的落花。遙望巴山,云層密集如織。只希望能借助飛鳥傳遞消息。
嚦嚦(lì lì):形容鳥聲清脆婉轉。
丁香結:丁香的花蕾,常用來比喻愁心難解,如李商隱詩“芭蕉不展丁香結”。
二十四番風信:即二十四番花信風,從小寒到谷雨共八個節氣,每節氣三候,每候對應一種花信,共二十四番,此處指春風急促。
春幡:春日出游或祭祀時所掛的幡旗,象征春天的到來。
鳥使:傳遞消息的使者,借用“青鳥傳信”的典故,指希望通過飛鳥傳遞思念。
此詞為“奉懷三嬸母”而作,推測創作于清明之后的春暮時節。作者因思念遠在巴山的三嬸母,面對春景將逝、落花難護的景象,觸景生情,借詩詞傳遞無法當面訴說的牽掛與愁緒。
全詞以春暮景物為引,通過“獨倚畫欄”“遙望巴山”等細節,層層遞進地鋪陳思念之情。上片寫愁緒難解,下片嘆春去難留、消息阻隔,最終以“好憑鳥使”收束,將深切思念化為對傳遞消息的期待,情感真摯,結構精巧。
紅妝結伴出香閨,扳得金鞍上馬齊。羞與路旁年少并,揚鞭先過月堤西。
行行半途中,忽值陰霾起。淫雨經旬馀,大道生泥滓。我馬沒其脛,我車濡其軌。豈無小徑通,攀緣良可恥。斂容就道隅,候此風雨止。人生不偶多,長嘆將何以。
家鄉好,好處是三春。白白紅紅花面貌,絲絲裊裊柳腰身。錦繡底園林。行樂事,都付與閑人。挈榼攜壺從笑傲,踏青挑菜恣追尋。贏得個天真。
衲僧巴鼻,圓明絕颣。直須推倒,卻要扶起。玉馬飲乾明月泉,泥牛耕破玻璃地。披毛戴角異中來,天上人間能幾幾。
論文促膝片言投,惜別寒風入客裘。孤劍輕裝隨北雁,閒園高榻冷南州。歸程迢遞千山雪,旅況凄清一葉舟。兩地懷人共明月,粵王臺榭謝公樓。
江流渡口春水發,聞子系船林下幽。題詩忽滿西舍壁,把酒獨對南村洲??蓱z晏歲不相見,何事青年奈薄游。卻憶甘溪煙雨里,打魚留客醉風流。
大地運虛舟,四游靡定止。常留一飛布,掛在晴空里。自從鴻濛開,勢逐長空起。白日影丹霄,蒼嵐照江水。周流千萬祀,浩蕩何時已。
手攀弱枝。足逾弱泥。
散發當微涼,林木曖朝景。流連溪上花,忽見青山影。何處求黃虞,結念在廬井。鄰翁日夕過,為言當習靜。有田付孫子,租稅出半頃。臥聽水車聲,俟此清晝永。
智者人之燭,于我非外鑠。清明本在躬,無容自昏濁。
高堂百歲仗孫嵩,我要奇齡與母同。早學長生因奉養,白頭膝下待還童。
五色江花文筆鳳。一病豪枯,塵漬駝酥凍。乍起維摩仍午夢。文殊忽降青猊鞚。瑞靄無分金界重。佛訊來時,先遣名姝送。繪影未須雙靨共。青睛偷覷貓兒縫。
猶是行春隊里仙,聞名未勝見時賢。交從暇日酬知己,飲托雄文紀盛筵。出郭圖書留近驛,隔江燈火候歸船。送君便重思前度,不道長安遠日邊。
越羅初御柳煙深,慵病相從老見尋。酒罷塵杯膠燥吻,春無顧藉一分心。何人亹亹共揮麈,有物娟娟散百花。不向個中吟蓓蕾,久晴風日漲塵沙。
天花菌子色如銀,青玉紅櫻綴滿林。幾日濯枝新雨過,鷓鴣聲里采林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