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 其二 無題
隔戶語春鶯。才掛簾兒斂袂行。漸見凌波羅襪步,盈盈。隨笑隨顰百媚生。
著意聽新聲。盡是司空自教成。今夜酒腸還道窄,多情。莫放籠紗蠟炬明。
隔戶語春鶯。才掛簾兒斂袂行。漸見凌波羅襪步,盈盈。隨笑隨顰百媚生。
著意聽新聲。盡是司空自教成。今夜酒腸還道窄,多情。莫放籠紗蠟炬明。
隔著門戶傳來如春日鶯啼般婉轉的話語聲。剛掛好門簾,女子便整理衣袖起身而行。漸漸望見她穿著輕如薄冰的羅襪,步伐輕盈美好。時而歡笑,時而蹙眉,千般嫵媚盡生。專注聆聽新譜的樂曲,原來都是主人親自教成的。今夜只說酒腸太窄不能多飲,全因太多情。莫要讓籠紗罩著的蠟燭太過明亮(唯恐良辰易逝)。
春鶯:比喻女子聲音婉轉如春日黃鶯鳴唱。
斂袂(liǎn mèi):整理衣袖,古代女子常見禮儀動作。
凌波:形容腳步輕盈,化用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句意。
司空:此處或指宴飲主人(唐代“司空”為官職,亦可代指座中顯貴)。
籠紗蠟炬:罩著紗罩的蠟燭,光線柔和,常見于古代宴飲場合。
此詞或創作于晚唐五代宴飲酬唱背景下。當時文人常于宴席間觀歌妓表演并填詞,詞中‘司空自教成’‘聽新聲’等細節,反映了貴族宴樂中主人親自教習歌樂的習俗,體現了當時文人雅集的生活場景。
全詞聚焦宴飲中女子的動態與宴樂細節,以小見大展現晚唐五代詞‘兒女情長’的婉約特色。通過細膩的動作描寫與場景渲染,將欣賞、珍惜、多情等情感自然融合,語言通俗而意境優美,是典型的花間詞風作品。
稽首釋迦,現千百億。鹽貴米賤,苦趁樂吃。瞋喜愛憎,是非聲色。日炙風吹,一文不直。
歲云暮矣,嘆吾生長是征途碌碌。一片風沙迷望眼,到此山青水綠。競上扁舟,直呼漁父。共掛輕帆幅。東南風利,船頭吹動豪竹。最是鼓柁江流,對茫茫巨浪,愁深憂續。此去新亭三百里,誰任神州沈陸。左揖焦光,右招郭璞,恰似東西屋。中流聞笛,山頭群馬新牧。
瓊環俟豐價,窈窕不自鬻。有美峨眉子,惠音清且淑。修姱協姝麗,華顏婉如玉。
垂老將休俗累輕,舊鄉來守越王城。吾懷自信無污染,何必升堂思始清。
聊居好,長夏似深秋。薄霧沈沈迷屋角,輕風剪剪逼樓頭。垂釣欲披裘。聊居好,繞屋碧紗籠。樹枳為籬潘岳賦,紉蘭做佩屈原風。花笑滿園紅。聊居好,退食值公余。郁郁園中輝夕曜,殷殷戶外響雷車。雅集夜樗蒲。聊居好,人世擬仙鄉。雙舄輕飄飛葉令,十眉纖巧繪張郎。金屋阿嬌藏。聊居好,樂事渺無涯。詩派王楊標艷幟,天臺劉阮飯胡麻。窺玉況東家。聊居好,退食一爐香。跌宕英雄拚痛飲,嬌癡兒女捉迷藏。抑塞慰王郎。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曾散天花蕊珠宮。一念墮塵中。鉛華洗盡,珠璣不御,道骨仙風。東游我醉騎鯨去,君駕素鸞從。垂虹看月,天臺采藥,更與誰同。
錦幕圍香寶獸危,曉妝臨鏡澀胭脂。繡籠鸚鵡嫌寒重,猶向簾間覓侍兒。
江上琵琶聲最苦。不分娉婷,錯嫁浮梁賈。昨夜夢云迷遠浦。推篷又是愁風雨。休問飛紅誰是主。才墮天涯,半晌成今古。一角池萍風約住。前身誰信枝頭絮。
極欲從君十日歡,倦飛終羨鳥知還。棘圍觀戰緣何事,亦縱驊騮自出關。
右掖言司舊,重題御陛名。碧霄通漢苑,丹地接秋城。報主褰龍袞,驚人想鳳鳴。懷中一諫草,何日為蒼生。
柳枝侵夏意仍怯,山麓出泉寒不流。我已十年穿虎窟,地今四月尚狐裘。思鄉路遠頻揮淚,報主身輕何所憂。不惜千金求死士,雕戈直向古豐州。
不是銀河隱半輪,滿天散彩絕埃塵。幽懷想得如羅隱,耿耿相看似故人。
閒身故得訪云林,泉石依稀尚可尋。落木如今寒路色,蒼山終古野人心。松風曳磬飛霜瀑,草露留花上葦襟。每到便生巖谷志,冷梅香徹石床陰。半日浮生戀翠微,祇于觸目可忘機。凌空鶴去僧無友,渡海云歸石有衣。芻狗燒殘泉氣熱,木稚香闊悟心微。重來此地頻增感,流水聲聲解諷譏。
一雨能消暑氣殘,幽齋晴景更宜看。床頭墮葉攤書滿,檻外飛花撲徑寒。山色濛濛當睥睨,商聲淅淅戛瑯玕。關河迢遞知音隔,獨抱絲桐未忍彈。
圣主方推轂,沙場欲報恩。寧為全勝算,且莫戰功論。堅壁防驕虜,揚旌止太原。笑他竇車騎,徒爾勒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