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僧 其二
塵市結精廬,
雜花映修樾。
欲識妙明心,
寒潭貯秋月。
塵市結精廬,
雜花映修樾。
欲識妙明心,
寒潭貯秋月。
在塵俗的市井中建造精致的僧舍,各種花卉映襯著高大的樹陰。想要領悟那微妙光明的佛心,便如寒冷的潭水容納著秋夜的明月。
精廬:指僧舍、佛堂,此處指僧人修行的住所。
修樾(yuè):高大的樹陰。修,長、高;樾,樹蔭。
妙明心:佛教術語,指本然清凈、微妙光明的真心,即佛性。
寒潭貯秋月:以寒潭容納秋月的清澈澄明,比喻佛心的空明無染。
此詩為贈僧之作,當是詩人與僧人交往時所作。通過描繪市井中僧舍的環境,以自然意象喻佛心,反映詩人對禪理的體悟與對僧人修為的贊賞。
全詩以市井中的禪居為引,借‘寒潭貯秋月’之景喻‘妙明心’,巧妙融合禪意與詩境,語言簡練而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佛理的深刻理解與對僧人修為的高度認可。
溪樹橫云,遙山染碧,一幀水墨江南。小巷無人,桃花幾度開殘。紛紛落盡深紅色,又飄零、吹上春衫。石階前,竹傘垂圓,綠入眉端。當年燕子歸來晚,眾中誰識汝,滄海飛還。星走波翻,如今雨鬢風鬟。并雙肩向窗前立,記此時,燈火闌珊。說相逢,露重愁深,月淡煙寒。
屬者聞居久,今來促召頻。但能消黨論,便足掃胡塵。眾水同歸海,殊涂必問津。如何彼黠虜,敢謂漢無人。疾病老逾劇,交親窮轉疏。惟公不改舊,怪我未安居。日月干戈里,江山瘴癘馀。南行見李白,亦莫問何如。
年深宮院在,閒客自相逢。閉戶臨寒竹,無人有夜鐘。降龍今已去,巢鶴竟何從。坐見繁星曉,凄涼識舊峰。
朝日出松際,幽禽語窗間。盥櫛事從緩,行坐意彌閒。方沼水新綠,曲欄苔舊斑。林風會人意,遠送孤云還。
許國誰能似爾真,每憂時變幾傷神。試看養亂偷生□,共是腰金拖玉身。杼軸千家愁命盡,轉輸萬里嘆師貧。饑饉干戈今并急,謨謀全仰二三臣。
水涸舟易膠,舟人時復喧。暮阻沙岸側,野曠地亦偏。問津尚云遠,西日已含山。寒林北風急,飛鳥盡來還。泊舟悔不蚤,兀坐默無言。
紅梅閣下紅梅樹,陵谷變時風拔去。堯峰老禪歸故山,覓得孤根栽舊處。年年春到花時節,一枝五出胭脂雪。春風笑面歲寒心,光塵混融風韻別。老禪道服忘妍丑,品題假我扶犁手。黃州定慧海棠花,可與齊名傳不朽。月香水影象王宮,雜花世界將無同。幾度拈花有人笑,吾將請問瞿曇翁。
郊云漲褪幻寒溫,盡染桃符及萬門。鳥雀不知人換歲,啁啾相喚立黃昏。
故人家住南山下,心與白云共瀟灑。芝草遙賡黃綺歌,蓮花近入宗雷社。嗟予江海避風塵,白首歸來失所親。青眼相看如昔日,只有南山與故人。
吟邊遠客逾千里,病里中秋又兩年。人在西風早白發,月從東海上青天。金波不盡方流澤,玉鏡何因獨欠圓。安得清光照衰晚,布衣容易到林泉。
楓林紅透又深秋,衰柳寒蟬一片愁。漠漠疏煙催雁翅,蕭蕭落葉打人頭。云歸遠岫疑山動,水繞荒村驚地流。萬里不辭來醉別,黃花滿徑笑相留。
匡山望不極,天外一孤舟。此路無知己,他鄉笑舊游。自懷三歲字,誰念百花洲。不是梁江總,何須羨黑頭。
黃金花開香滿把,煙草荒臺誰戲馬。楚云櫛櫛雁西流,秋色悽人正瀟灑。淚花蔌蔌啼新愁,纏弦五色彈箜篌。寶香不暖茱萸帳,明月空過翡翠樓。
瘦日已匿昆崙西,太虛漫漫圬濁泥。濃愁蠹心欲成粉,耳根似覺殘蟬嘶。孤螢尾暗蝸聲靜,銀闕照耀神驚迷。冷光直上三萬丈,團黃一點通靈犀。天花飄盡桂花發,陽烏卻避城烏啼。樹枝不動印空碧,凝云樹外橫長堤。
王氏女,始州人,羌中老虎旁企地,朝接長安莫聚南山群,龐家大將不敢嗔。王氏女,在虎口,上馬與聯轡,下馬與飲酒。老虎臥酣上馬走,拔刀殺虎如殺狗。王氏女,真奇勛,錫以崇義號夫人,不數李家娘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