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李徵君廌青
田盤高蹈逸風塵,五載縈思不易親。
道誼文章關運會,煙霞泉石掩經綸。
向平婚嫁尋山晚,攸緒榮華出世真。
此日泥涂逢大隱,虛疑姑射有神人。
田盤高蹈逸風塵,五載縈思不易親。
道誼文章關運會,煙霞泉石掩經綸。
向平婚嫁尋山晚,攸緒榮華出世真。
此日泥涂逢大隱,虛疑姑射有神人。
李徵君在田盤山隱居,遠離塵世紛擾,我五年來一直思念卻難以親近。他的道德文章關乎時運興衰,在煙霞泉石間隱藏著經世之才。他像向平一樣完成婚嫁之事后才去尋山,又如田攸緒看淡榮華真正出世。今日在塵世中遇到這位大隱之士,我恍惚覺得遇到了姑射山的神人。
田盤:山名,常指代隱居之地。高蹈:指隱居。逸風塵:遠離塵世。縈思:牽掛思念。道誼:道德和情誼。運會:時運。煙霞泉石:指山水勝景。經綸:本指整理絲縷,引申為治理國家的才能。向平:東漢人,子女婚嫁后便去游歷名山大川。攸緒:指田攸緒,唐朝人,棄官隱居。泥涂:比喻塵世。大隱:指隱居于朝市的隱士。姑射神人:出自《莊子》,指姑射山上的神人,形容人風姿綽約、超凡脫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動蕩或世俗紛擾,詩人在塵世中遇到了隱居的李徵君,有感于其高尚品格和隱居生活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李徵君的隱居生活和高尚品格。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隱士的推崇和對高雅生活的向往。
我飲不為酒,黃花競此時。
茱萸謾辟惡,曲糵助和脾。
淺酌何勞訴,獨醒徒爾為。
來年我猶健,相對亦如斯。
閉門潁昌市,不識潁昌人。
身閑未易過,閑久生暗塵。
我念作閑計,欲與黃卷親。
少年病書史,未老目先昏。
掩卷默無言,閉目中自存。
心光定中發,廓然四無鄰。
不知心已空,不見外物紛。
瞿曇昔嘗云,咄哉不肯信。
一見勿復失,愈久當愈真。
有客倦長安,秋風正颯然。
九衢飛亂葉,八水凝寒煙。
搖落南山見,凄涼陋巷偏。
名園失綠暗,清渭泛紅鮮。
衣信催煩杵,狼烽報極邊。
長江苦吟處,日暮想橫鞭。
客心搖搖若懸旌,三度欲歸歸不成。方春欲歸我自懶,秋冬欲歸事自變。問我欲歸定何時,天公默定人不知。
孔公晚歲將入楚,盤桓陳蔡行且住。昭王已死不復南,意欲歸老父母邦。衛靈父子無足取,姑爾息肩俟東魯。
三桓豈知用圣人,哀公亦自不能臣。冉求一戰卻齊虜,請君召師君亦許。歸來閉戶理詩書,弁冕時出從大夫。夢見周公已不復,老死故國心亦足。
孔公愈老愈屯邅,顧我未及門下賢。鄉邦萬里不能往,妻孥近寄潁川上。依嵩架潁結茅茨,自問此志于何期。
汝南一寓歲行復,來年歸去栽松竹。
老去那堪用,恩深未敢歸。
誰能告民病,一一指吾非。
爾赴河間治,無嫌野老譏。
仍將尺書報,勿復問從違。
云跨南溟,南北一雨。
瞻望匪遙,檻穽斯阻。
夢往從之,引手相撫。
笑言未半,舍我不佇。
昔在建城市,鹽酒晝夜喧。
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
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
一來朝廷上,七年不知還。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
墻陰竹蒙密,板筑念相妨。
欲補園東缺,欣乘雨后涼。
三年生筍遍,一徑引風長。
但恐翁彌老,筇枝懶復將。
可憐杜門久,不覺杜門非。
床銳日日銷,髀肉年年肥。
眼暗書罷讀,肺病酒亦稀。
經年客不至,不冠仍不衣。
視聽了不昧,色聲久已微。
終然渾為一,誰言我無歸。
斗起喧卑地,塵埃不入顏。
微尋清晝夢,靜看別州山。
隱幾孤鴻沒,調琴遠鶴完還。
何時了吾事,來此伴君閑。
南遷頭已白,北返病初加。
君意知無罪,天心許到家。
同朝曾忝舊,握手一長嗟。
時事紛無已,還應付棣華。
小園松竹有清陰,懶病從茲日益深。
醉客滿堂慚北海,野僧同社憶東林。
逢人問道空長嘯,久客思歸尚越吟。
三十年前誦圓覺,年來雖老解安心。
我昔還自南,從此適舊許。再歲常杜門,壁觀無與語。
何人自驚顧,未聽即安處。亟逃潁州籍,來貫汝南戶。
妻孥不及將,童仆具樽俎。身如孤棲鵲,夜起三繞樹。
故人樂安生,風節似其父。忻然暫一笑,舍我西南去。
去已還閉門,時作野田步。蕭條古僧舍,遺像得顏魯。
精神凜如生,今昔吾與女。已同羈窮厄,但脫生死怖。
幸世方和平,有土非寇虜。春寒燒黃茅,晝飯煮青茹。
何必潩上田,幸此足粳稌。歸心念狂簡,裁制時已莫。
寒日初加一線長,臘醅添浸隔羅光。
新年只愿多新酒,舊疾微令變舊方。
自昔杯棬元窄小,得閑筋力尚康強。
買田種秫貧無計,自有人家為插秧。
年年賦除夜,一賦一衰殘。
家有三斗釀,春余半月寒。
雞豚不改舊,鄰里自相歡。
元日應無客,蕭然不著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