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開州陳同知
十年塵土暗青袍,
作宦今看改鬢毛。
南國才名非汨沒,
北州民力正煩勞。
貧憐范叔惟塵甑,
貴識王祥有佩刀。
春興不隨公事了,
絳紗籠月坐揮毫。
十年塵土暗青袍,
作宦今看改鬢毛。
南國才名非汨沒,
北州民力正煩勞。
貧憐范叔惟塵甑,
貴識王祥有佩刀。
春興不隨公事了,
絳紗籠月坐揮毫。
十年官場奔波,塵土染暗了青袍;為官至今,雙鬢已被歲月染白。您在南方的才名并未被埋沒,北方民生正需您辛勞操持。曾像范雎貧寒時只有積塵的瓦罐令人憐惜,如今顯達如王祥佩刀彰顯風范。春日興致不因公務完結而消散,紅紗籠罩月光下,您仍能靜坐揮毫創作。
青袍:古代低級官員的官服,此處指陳同知的官職。
汨沒(mì mò):埋沒、淹沒。
范叔:指戰國時范雎,早年貧寒,曾因家貧無食,只能以瓦罐盛塵,后成為秦相。
塵甑(zèng):積滿灰塵的瓦罐,形容生活貧困。
王祥:晉代孝子,傳說其曾得佩刀,后官至太尉,此處喻指陳同知顯達。
絳紗:紅色紗帳,此處形容月光下的柔和光線。
此詩為送別陳同知調任開州而作。陳同知在北方任職多年,歷經宦海浮沉,作者通過回顧其‘十年塵土’的為官經歷,結合其才名與民生辛勞,表達送別時的復雜心緒,當創作于陳同知調任之際,反映了元代基層官員的現實處境。
全詩以‘送’為核心,既寫陳同知宦途滄桑(‘十年塵土’‘改鬢毛’),又贊其才德未泯(‘南國才名’)、勤政為民(‘北州民力’),更以‘春興揮毫’凸顯其文人雅趣,是一首兼具現實關懷與人文溫度的送別詩,展現了元代士大夫對同僚的深切理解與真摯情誼。
新晴動方起,復雨靜更嘉。反關向幽室,焚香誦楞伽。白日隱重云,青松坐群鴉。明晦齊一觀,嗒爾何咨嗟。
知君兵計原儒術,儒術深明計轉工。洞識天符非候氣,妙窮火力不因風。巨魚射處波神遁,雄劍鳴時水怪空。卻笑賊徒能嶞□,幾人??劫灰中。
剪燈秋陌,山晚疏煙濕。溪上月,千年碧。停云愁欲卷,回看流光積。吹可到,海塵野馬滄溟北。目下城臺路,橫過松陵側。荒草外,三生跡。與君如舊識,使我長相憶。渾忘了,風花一夢過今夕。
萬里南天外,求書禹穴間。往來成白首,旦暮見青山。夜浦涼云過,秋塘好月閑。殷勤陽羨桂,別此幾時攀。
憶昔十五六,好古尊前賢。初聞獨孤檜,快睹曾爭先。蒼然一株蘗舊根,皴皮錯節枝葉蕃。適逢夜雨半身濕,宜是往年甘露痕。孔明廟前柏相似,乃在陳司徒廟之后園。鄉來陵谷忽變改,造化劫灰飛入海。神焦鬼爛救不得,桐鄉自此無光彩。幸存一曲闌干石,題公姓字留遺跡。石苔斕斑土花碧,相伴銅駝非荊棘。余從海上避兵歸,幾度摩挲長太息。懷哉古之人,好賢意無窮。詠甘棠,愛召伯,賦菉竹,美武公。憲公此樹堪比隆,后人寧不仰高風。玄都道士桃千樹,一會區區豈難措。龍鐘野老及群英,亦愧因循坐遲暮。檜乎檜乎重培植,風枝相樛霜干直。邦人具瞻仰遺德,見樹猶如見顏色,六百二十五年如一昔。
苦節良獨難,慈訓尤不易。有兒歸義方,庶矣柏舟誓。百年未亡身,祗為家門訃。于今幸兩全,辛苦遂初志。他年泉臺路,良人見無愧。
東風錦幕,彩仗輪輝,報新翻傳帖。披紅石獸,長蔭里、頓染唐花香馥。熏弦撥斷,做愁聽、誰哀空劫。待掃塵、深巷迷煙,冷落余霞霜發。煌煌火樹連星,斗朱檻瑤宮,遍試衢陌。螢燈憶雪,開夜戶、不奈寒蟲鳴壁。總歸暮槿,瞬眼過、虛華重歇。更幾番、飲罷摛毫,坐起書生腸絕。
千金不惜買新聲,贏得風流老更成。銀甕蒲萄浮臘蟻,金屏窈窕囀春鶯。香凝宴寢頻開席,花暗閒房合度笙。夜燕未終賓客醉,莫將明燭照華纓。
幾年客里中秋月,不似今宵分外明。出海得無行路苦,照人偏有故鄉情。瓊樓玉宇高千尺,翠杓金尊下五更。來歲倚闌歡賞處,柳村回首憶諸生。
漫天風雨話平生,話到平生多苦辛。短褐不完難蔽體,三餐未飽易傷神。家從破后常為客,名到成時倍思親。陟岵吟來傷永訣,倚門誰念遠行人。
自辭姑熟路,隨意可維舟。薄業今移姓,還家亦是游。杯深蘭夢夜,讖到縣南洲。昨日雙魚去,關心又隴頭。
王孝子,魏三公。雀入幕,鯉入冰。孝子可移臣子忠,而況三老北面天子尊辟雍。何司徒,荀仆射,九錫王前相率拜。孝子龍鐘亦長揖,爵級同升在三太。三太何足尊,不若犍為李孝孫。
小春一花西月黃,縞衣美人吹暗香。錦衾羅薦曉寒薄,夢中持贈雙明珰。霜花莫灑相思樹,愁殺孤棲金鳳凰。
初見琪樹梢出墻,再見琪樹花飛香。涼風蕭蕭雁南翔,峴首山前多稻粱。龍沙高馬肥如羊,漢陽漢陰為獵場。旅雁哀鳴野水傍,琪樹晚實天早霜。不獨琪樹少顏色,中州草木皆萎黃。
路暗松杉密,天空霧雨開。山容依檻轉,鳥影渡江來。汲水僧歸寺,銜花鹿印苔。年年蠶麥熟,貧道啜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