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張助甫涼州書以二詩見寄時助甫已移江左二首 其二
苜蓿成花酒作泉,龍沙何似鷺洲前。繁欽賦憶天山夜,王粲軍還鄴下年。望闕星光回睥睨,渡江秋色滿櫜鞬。知君不淺南樓興,早晚煙波系客船。
苜蓿成花酒作泉,龍沙何似鷺洲前。繁欽賦憶天山夜,王粲軍還鄴下年。望闕星光回睥睨,渡江秋色滿櫜鞬。知君不淺南樓興,早晚煙波系客船。
大實木瓜熟,壓枝常畏風。
帖花先漏日,噴露漸成紅。
青箬包山舍,馳心奉漢宮。
誰將橐??載,辛苦向驕戎。
舜琴曰朕有,語舜鬰陶乎。
孝悌怨則否,傲狠愧豈無。
我嘗撫卷嘆,嘆此孟氏書。
此書有深意,仁義世久虛。
公今乃有感,其不在茲歟。
魚躍與鶴舞,物情曾未殊。
無情則無應,何必問鳥魚。
吳人惜燕駿,燕馬臥吳家。
毛骨從前貴,關山欲去賒。
草深閑楚澤,力盡憶胡沙。
御史乘來久,時逢避路?。
渭入秦宮古,襃分蜀道難。
泉聲春雨后,月色曉程寒。
蠶浴桑芽短,禽啼杏萼丹。
從來稱召杜,民俗在君安。
梧桐在井上,蟋蟀在床下。
物情有與無,節候不相假。
寥寥風動葉,颯颯雨墮瓦。
耳聽心自靜,誰是忘懷者。
中流清且平,舍楫任船行。
漸近鷺猶立,已遙村覺橫。
何妨綠樽滿,不畏晚風生。
屈賈江潭上,愁多未適情。
古城踏成谷,不見人馬蹤。
古人豈不行,舊跡豈不重。
從何求故步,往返自憧憧。
觀君百篇詩,善畫人形容。
毫發無不似,落筆任橫縱。
曷如握明鏡,物物目所逢。
贈以東南歸,擲去手中筇。
春雷不發蟄,秋雷不收聲。
向無一日雨,今無一日晴。
昨夕玉女笑,閃閃揚目睛。
雷公與雨師,自取號令明。
舒慘由上天,誕妄推五行。
日月不粒食,安問下土耕。
雖然屋瓦爛,還有地菌生。
損彼以益此,誰能較人情。
堯時不無水,用禹水乃平。
黎民思堯仁,往往見于羹。
猶吾大君意,星火立水衡。
水衡雖努力,豈將雷雨爭。
溪上枕部龍卵石,蘄匠簟制蛇皮紋。客從東方一持贈,竹色蒸青石抱云。
磨沙斵骨自含潤,飽霜吊節無留塵。京師貴豪空有力,六月耐此炎蒸劇。
旱風赤日吹熱來,大廈高簷任雕飾。頭顱汗匝無富貧,雖有頒冰論官職。
官高職重冰則多,日永冰消難更得。唯公掃室施枕簟,迎涼自感東方客。
東方客應非俗昏,能使賢人心體適。賢人何以偏伏人,天下才名方赫赫。
我吟困窮不可聽,晝夜蚊蚋蒼蠅聲。蠅如遠雞耳初感,蚊若隠雷空際鳴。
葛廚頂綻屋蝎墮,菅席中裂麻經橫。平生賦分只煎炒,安有祿玉琉璃清。
猶勝昔年杜子美,老走耒陽牛炙死。因思楊惲廢時言,但愿人生行樂爾。
公今事業在朝廷,去就尤當慎終始。待公睡足秋風來,去奉高談揮麈尾。
閉戶無還往,端居廢禮容。
花為貧富燄,燕是舊過從。
持屐對人蠟,綻衣看婦縫。
非同叔夜傲,切莫怪疎慵。
相門三世貴,家法百年同。
天子賜恩禮,史臣書祖風。
笳聲空苦霧,隴穴啟寒蓬。
自古焉能免,于茲是始終。
竿頭注腐鼠,水次野蜂知。
每視銜飛翅,因薰?取陴。
絳囊千里道,干蛹百鈞馳。
盡入公侯第,雕盤助酒巵。
春風東來幾萬里,相送入關如有情。
灞陵原邊柳條暗,咸陽橋畔桃花明。
自古恨別此兩處,十千美酒瑠璃傾。
日落未落車馬動,子規滴血壯士驚。
行哉使君負膽氣,蜀道雖險心常輕。
是時門前大桐樹,爛漫紫萼啼流鶑。
弟兄同懷不可見,應亦夢覺嗟遠程。
太白山前一尺雨,桑下問蠶田問耕。
郡城夜開百姓喜,喜從迢遞壺漿迎。
每有人之蜀,先憑問海棠。
徒知花底醉,不報樹頭芳。
上馬秋風急,登山古路長。
西南生片月,遙想見清光。
冷局少風景,買花栽作春。
前時櫻桃過,今日雀李新。
搦條紅蓓蕾,婀娜含雨勻。
舊來薔薇叢,饒借與近鄰。
始移棣萼密,不慙車下榛。
日暮綴書罷,暫賞舉杯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