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山怪石森聳其西峰曰小九華
山上有山俱巃嵷,
谷中通谷更唅呀。
借君筇杖穿奇崄,
直至西峰小九華。
山上有山俱巃嵷,
谷中通谷更唅呀。
借君筇杖穿奇崄,
直至西峰小九華。
山上還有山,都顯得高聳險峻;谷中又通著谷,更加深邃開闊。借您的竹杖去穿越那奇險之地,一直走到西邊山峰的小九華。
巃嵷(lóng sǒng):高聳、險峻的樣子。
唅呀(hán yā):山谷深邃開闊的樣子。
筇(qióng)杖:用筇竹制成的手杖。
崄(xiǎn):同“險”,危險、險峻。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在游覽齊山時,被其奇特的地貌景觀所震撼,尤其是西峰小九華的獨特景致,從而創作此詩以記錄當時的所見所感。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齊山的奇景。其突出特點是生動展現了齊山山山相連、谷谷相通的奇特地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后人了解齊山的自然風貌提供了形象的文學資料。
丑石危松半綠蘿,函關真相玉嵯峨。
誰言仙道求難至,自愧陰功積未多。
渺渺云霞開絳節,雝雝鸞鳯答空歌。
幾時身退瓊壇畔,榮利匆匆奈老何。
右殿當年欲葺時,槎牙高檜礙簷榱。
人間斤斧難容手,天上風雷為轉枝。
煙色并來春益重,月華饒得夜相宜。
真皇一駐鑾輿賞,從此聲名四海知。
幄坐尊儒術,華光御講筵。
爰開柏梁宴,為畢曲臺篇。
法從飛緌接,藩房綺組聯。
賜花均彩萼,陪鼎雜冬鮮。
甘潤聲詩洽,芳蕤注籍傳。
師臣咸拜手,歸道黼帷前。
顧步方塘上,西郊日漸曛。
歸心臨遠渡,晚色在閑云。
垅勢蜂腰接,谿流鷰尾分。
田歌知有意,豐美謝明君。
淵圣欽明撫庶氓,齋居勵翼御彤庭。
天田播種勤農事,云稼流祥耀國經。
瓊粒蕃滋爭結穟,龍枝屈曲競分形。
搖風秀色交卿靄,垂穎余光近帝星。
茂遂豈同蕖葉異,殊尤全掩鳳冠靈。
連莖五七逾成數,實表皇穹鑒德馨。
濫登清顯遇公朝,豈有才謀可致堯。
拙守自慚成木強,宦游誰嘆僅蓬飄。
醉來多謝提壺勸,歸去寧煩杜宇招。
好樂當年開口笑,此心無事愧重霄。
禁園清蹕賞春時,水殿晴陽照翠緌。
步輦乍沖僊杏葉,御衣頻拂露桃枝。
風搖蘂粉星星墜,日引芳陰寸寸移。
帝所甚歡宮漏永,宴余仍奉柏梁詩。
魚龍曼衍六街呈,金鎻通宵啟玉京。
冉冉游塵生輦道,遲遲春箭入歌聲。
寶坊月皎龍燈淡,紫館風微鶴燄平。
宴罷南端天欲曉,回瞻河漢尚盈盈。
語錄傳來久,所明機妙深。
霜天七寶月,禪夕一真心。
只有道為證,更無塵可侵。
前溪鷗出沒,誰自感浮沉。
陽明洞天三月春,桃花艷艷迎笑人。
仙官瑤裾翠羽裾,直上非煙驂紫麟。
手把赤書秘玉文,朝謁太素三元君。
琳房窈窕出青云,眾真嘯語林際聞。
山精木魅知有主,斂戢鬼火摧飚輪。
崇巖絕壑足清放,抗跡萬里無埃塵。
物不疵癘年谷熟,綽約曾潛姑射神。
祈師努力學此道,下濟澤國窮鰥民。
高真降佑開鴻業,哲后祈禠福下民。
靖館齋心成巨典,嘉壇報貺奉嚴禋。
時遵夏歷春當孟,禮憲周郊日在辛。
圖箓先登符命顯,祖宗昭配孝思伸。
侍祠卿士衣纓列,隨兆星辰爼豆陳。
穆穆蒼靈潛扈蹕,寥寥風伯豫清塵。
再登午陛虔誠達,三燭奔精美應臻。
萬壽無疆增介祉,永蠲牲玉事神明。
此行深惜別,所喜是寧親。
祖帳千門曉,鄉關錦國春。
鳥歌疑勸酒,山態似迎人。
我絕南陔望,因兄淚滿巾。
齋明尊寶箓,祇肅建真場。
上帝靈心顯,中宵瑞羽彰。
入豐慚美應,上雍喜嘉祥。
彩仗留輕跡,彤霞混葆章。
乍沖香馥郁,高映繚熒煌。
云漢敷宸唱,繁禧浹萬方。
咄這維摩老,悲生空懊惱。
臥疾毗耶離,全身太枯槁。
七佛祖師來,一室且頻掃。
請問不二門,當時便靠倒。
不靠倒,金毛師子無處討。
吳門聳閶闔,迎送毎躋攀。
一水帝鄉路,片云師子山。
落鴻漁釣外,斜柳別離間。
白傅歸休處,盤桓幾厚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