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閻仲甫郎中病起二首 其二
脫略軒裳陶隱居,
肘書百卷事寧軀。
茯苓日長東山澀,
早晚柴車命仆夫。
脫略軒裳陶隱居,
肘書百卷事寧軀。
茯苓日長東山澀,
早晚柴車命仆夫。
像陶隱居那樣拋開官服,帶著百卷書籍調養身體。茯苓在東山日漸生長,土地變得干澀,不久后就命仆人備好柴車出行。
脫略:輕慢、不受拘束。軒裳:古代卿大夫的車服,借指官位爵祿。
陶隱居:指陶弘景,南朝齊梁時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隱居茅山。
肘書:隨身攜帶的書籍。
寧軀:調養身體。
茯苓:一種菌類,可入藥。
柴車:簡陋的車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詩人可能受閻仲甫病起一事的觸動,結合自身心境,表達對遠離官場、隱居生活的向往。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官場的紛爭和壓力,使得詩人有此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意境悠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獨特追求和情感表達。
梅生客住吳門久,楓葉霜吹鶴發稀。
隔嶺月高長自照,離鄉人見即如歸。
故園果熟開書賞,廢苑花深掃榻依。
為取山編藏好在,待予相伴隱靈威。
夫子剖符出,湖郡勢雄豁。今乘五馬車,昨秉三尺法。
久聞西曹彥,出守必超越。信道況有馀,利用必不括。
州人苦昏墊,機杼未休歇。貢賦五十萬,蠲除那能活。
復恐寬政施,驕縱生轇轕。仲尼見行事,春秋書正月。
子今牧名州,千里不擁閼。堪憐絕學后,儒效久疏闊。
誦詩三百篇,授政無不達。道術江湖寬,無為呴以沫。
賴子馀光輝,吾將歇嘲聒。
夏淺清陰滿,村深白日長。
言多思寂默,酒醒悔猖狂。
老馬漫知路,鈍錐寧出囊。
此翁真耄矣,懶放亦何傷。
高樓只在斜陽里。春風淡蕩人聲喜。
攜客不嫌頻。使君如酒醇。
花光人不會。月色須君醉。
月色與花光。共成今夜長。
澉浦東南海面橫,慣看潮落又潮生。
嫌渠萬里風波險,心地一生平處行。
酒邊風月是詩情,平淡精神最老成。
每愛晉人標韻別,發揮天趣更淵明。
春陰乍合云偏散。幽窗更覺愁人倦。
辜負看花天。黃塵雜柳煙。
三分春正好。弱絮黏芳草。
難熨小眉痕。相憐鏡里人。
落日昏,山庭寂。獨立峰頭天四垂,一繩雁破遙空碧。
雨乍晴,嵐猶濕。萬點鴉隨黃葉翻,殘霞片片魚鱗赤。
綠楊裊裊草萋萋,緩步行春獨杖藜。
搜蕊蜂兒透花骨,增巢燕子砌芹泥。
過溪野水沖橋版,覓路田塍穿菜畦。
松竹林間僧揖我,謁茶攜手上招提。
到門鐘韻寂,照座佛鐙微。
一犬竹間吠,孤僧云外歸。
似吾塵汨面,輸汝世忘機。
蝸角成何事,高間野性違。
借來佛閣飲仙?,宴罷憑欄醉眼醒。
隔岸眾山朝紫帽,過門一水接滄溟。
日沈漁舍鐘聲起,波撼經樓海氣腥。
歸路無端逢法雨,洗人衫鬢兩青青。
老木成喬林,秋空見明月。
芥子之中入正定,須彌山中從定出。
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晴湖捲箔掛窗時,
三面山光翠靄低。
漸放扁舟波浩蕩,
喜看臺榭水東西。
經歲猶然識淚痕,幽懷相向各聲吞。
惟余悲感心多愧,無復歡娛事可言。
勛業漫期新竹帛,風塵可有舊桃源。
天涯兄弟傷搖落,把臂如君今幾存。
五見櫻桃夢欲闌。蠶叢容易片云還。
飛鳧已覺天衢近,歸騎安知蜀道難。
涼意浹,露痕乾。不辭侵曉跨征鞍。
輕衫小扇綿州路,瓦鼓聽歌豆子山。
營門獵火夜深稀,一鏡初懸霜亂飛。
荒磧到天人影小,翔云連海雁痕微。
牙旗暗閃嚴金鑰,毳帳孤開冷鐵衣。
無相封侯空憶得,龍沙萬里奉清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