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二首
人生何事最為親,不看春容不識真。岸柳細搖多意思,野花初破足精神。精神識后施為別,意思到時言語新。為報同儕須急賞,莫教春去始傷春。
樓上從容曉日明,春風隨意動郊坰。定知有象根沖漠,未信至精惟杳冥。萬化淳時春藹藹,一元亨處雨零零。忘言共倚欄干曲,綠滿周原水滿汀。
人生何事最為親,不看春容不識真。岸柳細搖多意思,野花初破足精神。精神識后施為別,意思到時言語新。為報同儕須急賞,莫教春去始傷春。
樓上從容曉日明,春風隨意動郊坰。定知有象根沖漠,未信至精惟杳冥。萬化淳時春藹藹,一元亨處雨零零。忘言共倚欄干曲,綠滿周原水滿汀。
人生什么事情最為親近?不觀賞春天的容貌就不能認識真趣。岸邊的柳樹細細搖曳,滿是意趣;野外的花朵剛剛綻放,充滿精神。領悟到這種精神后,行為處事便會不同;意趣到位時,言語也會新穎。告知同輩要抓緊欣賞春光,不要等到春天過去才傷懷。樓上從容地看著明亮的朝陽,春風隨意地吹拂著郊外。我確定有具體形象的事物都源于空虛寂靜,不相信最精微的東西只是深遠難測。萬物淳厚之時,春天的氣息和暖;天地亨通之處,細雨紛紛。我們相倚在曲折的欄桿旁默默無言,只見綠色鋪滿廣闊的原野,水漲滿了水邊的小洲。
春容:春天的景色、容貌。
初破:指花朵剛剛綻放。
同儕(chái):同輩、同伴。
郊坰(jiōng):泛指郊外,遠郊。
沖漠:空虛寂靜,指無形的本源。
一元:指天地萬物的本源或開始。
周原:廣闊的原野。
汀(tīng):水邊的小洲或平地。
此詩為春日即興之作,具體創作時間與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詩人于春日閑暇中觀察自然,因景生情,既記錄春景之美,又融入對生活與宇宙的思考,體現宋代文人“即事感懷”的創作特點。
兩首詩圍繞“春日即事”展開,第一首從日常視角切入,以“岸柳”“野花”等細節展現春之生機,勸人珍惜當下;第二首由春景延伸至哲理,通過“沖漠”“一元”等概念探討自然本源,將寫景與思辨結合。整體語言質樸而意蘊豐富,體現了宋詩“以理趣取勝”的特色。
來探奇絕境,幸接煙霞顏。是日方披霧,逢君遂下山。將期采藥去,便挾飛仙還。抗手揖云際,因聲謝世間。
寂寞朱明夜,團圓皓月時。誰云千里隔,自詠九齡詩。影帶河山迥,光含霧露滋。本來長皓皓,不為夏云移。
切切復偲偲,古人良亦難。締交匪令人,詎云等金蘭。屏居塵事稀,方池春草繁。開徑佇延望,殷勤枉高軒。嘉會欣有常,講文以為歡。嗤彼篤情好,悠悠觴詠間。眷言罄忠告,毋庸相棄捐。
錦帳低垂太乙宮,凝箏素女斂芳容。升天自擬雞蟲輩,敢逐清飆上紫穹?
楊柳風初縷縷輕。曉妝無力倚云屏。簾前草色最關情。欲折花枝嗔舞蝶,半回春夢惱啼鶯。日長深院理秦箏。
半世飄蓬鬢已霜,營營復爾為誰忙。歸田未說家山好,作客寧辭道路長。問信故人時共語,候門童子日相望。重陽已近無消息,又負黃花一度香。
平生竹隱翁,胸次著千古。揮毫劇翻瀾,碑版照秦楚。十年屈僚佐,留使望天府。今年道山顛,士論乃深許。歌詞薦清廟,盛典更藻斧。忽持南陽節,聲動漢江浦。清班寄麟臺,雄職暫符虎。遙知佳政傳,召杜安足數。
比妾解語花,忍笑問東風。即令花解語,難道得如儂。
大隱君家小隱君,得名太早忌人聞。秋窗吟共緱山月,曉榻眠分華岳云。鶯欲引雛先出谷,馬才生驥便離群。新詩卻要多拈出,突過郎罷張我軍。
昔惟樂游衍,今已識耕耨。連畛東陵瓜,一頃南山豆。坐久林壑暝,歸晚妻孥候。倚樹見墟煙,就枕聞山溜。
試逐微風遠,聊隨夏葉繁。輕飛避楚雀,飲露入吳園。流音繞叢藿,馀響切高軒。借問邊城客,傷情寧可言。
八月霜風動虜塵,玉門關外陣云屯。漢家空有兵千騎,不及蛾眉祇一人。
數子黑甜迷世路,一城白劫化丘墟。當時畢節頻呵手,得見彌天鮫淚無?
翠羽紛披一尺長,帶煙和雨過書堂。知君別有臞仙種,容易難教出洞房。
卷曲山阿路窈深,春風隨地散幽芬。洞中仙客誰為伴,去去來來自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