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頌九首 其三 明道
明道四月,
睿德明發。
帝褰簾箔,
出臨軒榻。
總攬萬機,
指揮六合。
明道四月,
睿德明發。
帝褰簾箔,
出臨軒榻。
總攬萬機,
指揮六合。
明道四年四月,圣明的德行彰顯發揚。皇帝撩起簾幕,走出來到軒榻之前。全面總攬各種政務,指揮統領天地四方。
明道:宋仁宗趙禎年號(1032-1033年)。
睿德:圣明的德行,睿,聰明睿智。
明發:顯揚、煥發,此處指德行彰顯。
褰(qiān):揭起、撩起。
簾箔:簾幕,箔指用竹子或葦子編成的簾子。
臨:來到。
軒榻:殿堂前的平臺與坐榻,代指處理政務的場所。
萬機:指帝王日常處理的紛繁政務。
六合:指天地四方,代指天下。
此詩創作于宋仁宗明道年間(1032-1033年)。明道是仁宗即位后的第四個年號,此前劉太后長期垂簾聽政,明道二年(1033年)劉太后去世,仁宗開始親政。詩人通過此詩贊頌仁宗親政后圣明德行的彰顯與對朝政的有力掌控。
詩中通過‘褰簾箔’‘臨軒榻’等具體動作展現皇帝親政姿態,以‘總攬萬機’‘指揮六合’突出其對朝政的掌控力,語言莊重簡練,是宋代頌圣詩中典型的歌功之作,反映了當時文臣對帝王親政的肯定與期待。
危城亙遠岑,薄靄變新陰。鳥啄乾苔盡,魚沖綠藻沉。秾華易彫謝,貧病苦侵尋。鳧脛續終短,牛涔浚豈深。乾坤聊送目,江海幾交心。淡憶上池水,平思太古音。蓬萊何處是,回首見云林。
往歲紅塵里,常時夢巖穴。今夜青山中,忽爾夢京闕。人生無定止,出處心自知。起坐耿不寐,山雨鳴空墀。永懷千載人,小范不可作。豈無天下憂,敢慕一身樂。行年將四十,于世寧有聞。終當謝君寵,歸臥南山云。
岫云深護列仙儒,心與天倪共卷舒。詩境偶生吟思外,青苔黃葉滿山居。
江南憶,十一載今朝。畫角吹殘珠海月,戰云蕩漾漢江潮。人盡識天驕。
冰霜焰火漫相侵,冷熱難移傲世心。說與旁人渾不解,茫茫天地幾知音。
細雨饑寒色,忽被北風吹。楊柳絲不長,免得成別離。西家杼錦繡,東家粥文辭。天地本無巧,人世嗟何為。
穗幃遺像香花供,默向門陰化紙錢。一束孝衣空作樣,兒魂當戲逐娘邊。
輕舟短棹看初陽,行到魚龍變化鄉。寄語蒼生休渴望,普天甘雨送豐穰。
野梅飄盡喜春歸,又見溪桃片片飛。醉臥暖風呼不醒,亂紅無數點人衣。
勞君相送霅溪頭,霅里風光事事幽。欲共一枰消永日,教人重喚李杭州。
渾沌以來不可數,萬八千歲生盤古。絪缊乃在卷石間,光怪潛通落星渚。來從魚腹人盡訝,坐念武侯心獨苦。八陣圖成泣鬼神,三江石轉凋寒暑。蒼波噴浸圓且堅,雞子結成生理全。久當化鳥非為怪,犬未成羊亦可仙。玉精隱月相照射,金液流霞紛繞纏。輕清已判中黃外,元氣猶涵太素前。英雄事往唯存石,天衡地軸今誰識。江上嘗疑霧雨寒,坐中歘恐風雷黑。摩挲直如見溟涬,位置豈肯同沙礫。長路相將拂劍隨,天陰勿使精靈得。
江皋迢遞風景莫,游子倉皇悵無遇。壯心激烈期軒昂,人困日長囚筦庫。久坐應教靖節嗤,拚歸又怯長安路。何當著腳簿書叢,刀筆猶能削奸蠹。
石翁目如炬,下見淵魚沉。么么蠅頭字,夜讀成書淫。作詩調朱子,譬如火鑠金。又如白日中,光燭孤云陰。其詩洵善謔,當于古人尋。嗟彼盲者病,遇人惟聽音。其病最所苦,畫地不及瘖。雖然苦若此,樂師能鼓琴。朱子卻差勝,瞳子職自任。使見素服者,何曾謂青衿。惟恐醉生花,酒至戒滿斟。吃吃手所抄,書卷遍詞林。平生臨池興,墨氣識淺深。時復暝焉坐,雅思發孤吟。要知視短者,反視惟求心。
茅屋云猶在,桃源世已非。漁樵能有待,鴻燕尚知歸。霜露春秋感,風塵造化機。松楸千里日,夜夜夢魂飛。
養家苦,火坑深。萬塵埋沒不能禁。遇風仙,物外尋。修行好,煉陽陰。凈清能見水中金。現光輝,罩寶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