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中丞元美喜余待詔公車之作
蒼茫三載別姑蘇,書報鄖陽已入都。
再出敢言名下士,自憐不得府中趨。
河東日給寧須酒,江上秋歸豈待鱸。
祇為清時深戀主,一官終合老潛夫。
蒼茫三載別姑蘇,書報鄖陽已入都。
再出敢言名下士,自憐不得府中趨。
河東日給寧須酒,江上秋歸豈待鱸。
祇為清時深戀主,一官終合老潛夫。
茫茫然與你在姑蘇分別已三年,收到書信得知你已到鄖陽又進入京都。我再次出仕怎敢自稱是名動天下之士,只可憐自己不能在府中追隨你。我如今每日有朝廷供給,何須美酒;秋日回歸江上,也不必像張翰那樣等待鱸魚。只是因為生在清明之世深深眷戀君主,這一官職終究會讓我這隱居之人終老。
王中丞元美:即王世貞,中丞是其官職。
待詔公車:漢代以公家車馬遞送應舉的人,后因以“待詔公車”指應舉之人。
姑蘇:今江蘇蘇州。
鄖陽:今湖北鄖縣。
名下士:享有盛名的人。
府中趨:指在官府中任職。
河東日給:指朝廷的供給。
江上秋歸豈待鱸:用張翰見秋風起,思念家鄉鱸魚膾而辭官歸鄉的典故。
清時:清平之時。
潛夫:隱居之人。
王世貞是明代文壇重要人物,與詩人有交往。此詩創作于詩人收到王世貞書信之后。當時詩人再次出仕,可能面臨著復雜的官場環境和個人心境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回應友人的問候與祝賀。
這首詩主旨是回應友人,表達自己再次出仕的態度和對朝廷的忠誠。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他們的思想情感。
人世悲歡不可知,
夫君初破黑山歸。
如今又獻征南策,
早晚催縫帶號衣。
小隱堪忘世上情,可能休夢入重城。
池邊寫字師前輩,春來不得山中信,盡日無人傍水行。
柳下官資顏子居,
閑情入骨若為除。
詩成斬將奇難敵,
而今共飲醇滋味,
消得揶揄勢利疏。
漁竿消日酒消愁,一醉忘情萬事休。卻恨韓彭興漢室,功成不向五湖游。
花滿西園月滿池,笙歌搖曳畫船移。如今暗與心相約,不動征旗動酒旗。
滄溟八千里,今古畏波濤。
此日征南將,安然渡萬艘。
草色青青柳色濃,
玉壺傾酒滿金鐘。
笙歌嘹亮隨風去,
知盡關山第幾重。
煉汞燒鉛四十年,
至今猶在藥爐前。
不知子晉緣何事,
只學吹簫便得仙。
蜀江波影碧悠悠,
四望煙花匝郡樓。
不會人家多少錦,
春來盡掛樹梢頭。
二年邊戍絕煙塵,一曲河灣萬恨新。從此鳳林關外事,不知誰是苦心人。
隴上征夫隴下魂,死生同恨漢將軍。不知萬里沙場苦,空舉平安火入云。
官閑馬病客深秋,肯學張衡詠四愁。
紅葉寺多詩景致,好與高陽結吟社,況無名跡達珠旒。
萬水千山音信希,
空勞魂夢到京畿。
漫天嶺上頻回首,
不見虞封淚滿衣。
云水蒼茫日欲收,
野煙深處鷓鴣愁。
知君萬里朝天去,
為說征南已五秋。
曾驅萬馬上天山,
風去云回頃刻間。
今日海門南面事,
莫教還似鳳林關。
落花流水認天臺,
半醉閑吟獨自來。
惆悵仙翁何處去,
滿庭紅杏碧桃開。
玉顏雖掩馬嵬塵,冤氣和煙鎖渭津。
蟬鬢不隨鑾駕去,至今空感往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