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亥仲秋游狼山飯于白衣庵
觀海難為水,登山半是仙。
未從赤松隱,來證白衣禪。
凈土疑無地,層樓別有天。
消愁一杯酒,歸路夕陽邊。
觀海難為水,登山半是仙。
未從赤松隱,來證白衣禪。
凈土疑無地,層樓別有天。
消愁一杯酒,歸路夕陽邊。
看過大海就覺得其他水難以入眼,登上高山仿佛已成為半個仙人。沒能追隨赤松子隱居,來到白衣庵參禪悟道。本以為凈土難尋,沒想到這高樓之上別有一番天地。喝上一杯酒消解憂愁,在夕陽余暉中踏上歸途。
“觀海難為水”:化用“曾經滄海難為水”,指看過大海后對其他水就看不上了。
“赤松”:赤松子,古代神話中的仙人,這里指隱居。
“白衣禪”:白衣庵是參禪之地,白衣禪即在此處參禪。
“凈土”:佛教中指清凈的地方。
“癸亥”為干支紀年,需結合具體歷史時期確定年份。仲秋即秋季第二個月。詩人在癸亥年仲秋游覽狼山,在白衣庵用餐。當時可能社會環境復雜,詩人內心有對現實的不滿和對超脫生活的向往,于是借游覽參禪來排解情緒。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借游覽狼山、參禪來抒發內心復雜情感。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深遠,情感表達含蓄又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特定心境下的創作風貌。
我從越中歸,山水猶在眼。賀湖天寒水鑒凈,禹穴木落云氣暖。夢中往往復登臨,萬壑千巖姿蕭散。故人山水窟中來,題詩直上姑蘇臺。酒酣目力隘宇宙,少年筆陣排風雷。謝公屐齒小吳越,北望中原更奇絕。終南太華青未了,桑乾之陰多積雪。送君出門歌遠游,自笑把鋤空飯牛。功成歸來尚黑頭,訪子卻覓山陰舟。
離亭愁執手,嘉會不崇朝。假食歌聲苦,從軍塞路遙。文章沉白草,膂力盡秋雕。三奏金笳罷,胡驄慘不驕。
孤燈坐終夕,坐久燈力微。曉漏知多少,鄰雞聞庶幾。病軀慵下榻,花氣促披衣。笑問兒童道,晨星稀未稀。
焚香坐清晝,此心自如如。我知拙催科,考甘下下書。
云散江城玉漏遙,月華浮動可憐宵。停歌不飲君何待,試問當年李玉簫。
青壁紅窗映苑墻,沖花泛羽唼群芳。霜迷萬瓦單棲渺,草綠千提片影涼。云母屏深低縞袖,水晶簾動拂流黃。西園蝴蝶渾無賴,暗粉飄塵上海棠。
君家南山有衣缽,叢桂分香老蟾窟。從來青紫半門生,今日子孫床滿笏。爾來先生復秀出,論事觀書眼如月。豈惟傳家秉賜彪,亦復生兒勔勮勃。往時嘗乘御史驄,未害霜蹄聊一蹶。雙鳧古邑試牛刀,百里治聲傳馬卒。今年視草直金鑾,云章妙手看揮發。老夫當放一頭地,有慚老驥追霜鶻。座中三館盡豪英,健筆縱橫建安骨。已知佳會得四并,更許深杯辭百罰。我雖不飲愿助勇,政要青燈照華發。但令風雨破天慳,未怕歸途洗靴襪。
滿川秀色野陰疏,知有儒仙隔水廬。借我玉函河上語,只看尺許定何如。后身梅福與誰論,正有幽人夙契敦。更欲上書陳世事,卻來微服守吳門。
交剪云鬟為主恩,鏡臺花落洗頭盆。同心待死芳洲上,霜月寥寥夜到門。
落花莫惜西風掃,春色何如秋色好。請看江上小堂秋,風云日日堪娛老。
山澤形相隔,一氣本相通。若識山崖體,方知澤潤功。
一別金溪十載馀,郊齋猶憶識荊初。吟詩壇遠旗頻偃,執法臺高席屢虛。閩嶠衣冠千里夢,蜀川兵革幾封書。花籬竹徑尋常地,慚愧先生問卜居。
定遠將軍三尺鐵,曾殲日本安閩浙。鋒鍔猶沾馬汗塵,斑文尚漬倭酋血。劍成嘉靖歲丙寅,今我得之乙巳春。光芒復如新出冶,百年神物當逢人。引杯夜飲看不足,床頭作雪照書讀。有時當空試一揮,星月無光野鬼哭。公孫法絕復誰知,以意作法但舞之。赤日慘澹霜花下,晴云不動陰風吹。臨流磨洗增顏色,世間肉眼誰能識。蒼頭無賴試鋒铓,白面腐儒窮價值。吁嗟爾自離戚公,徒勞夜夜氣如虹。八十馀年混斤斧,沉埋遠過豐獄中。春秋滿百歸余手,徑作今年新鑄就。悲歌太息撫寒光,斗酒為君初上壽。不見肅皇神武靖夷氛,定遠威名獨絕群。此日莫邪乘運出,不知誰是戚將軍。
我無割雞刀,乃當萬家縣。飛蝗不入境,感謝年谷賤。
自從聞鬼哭,不復更攤書。漸覺烏成馬,無心獺祭魚。偶來觀越絕,相失半秦馀。稽首空王問,三伊如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