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送舍弟經季南還
歸人不忍送,況是雁行疏。
愧爾求初服,先予問隱居。
良常茅氏宅,鄮上陸云書。
豈必棲名岳,朱明有弊廬。
歸人不忍送,況是雁行疏。
愧爾求初服,先予問隱居。
良常茅氏宅,鄮上陸云書。
豈必棲名岳,朱明有弊廬。
我不忍心送別歸去的人,何況你我兄弟本就聚少離多。我慚愧你已決定辭官歸隱,比我還早去探尋隱居之地。良常山上有茅氏的仙宅,鄮上有陸云般的書信。何必一定要棲息在著名的山岳,朱明也有我的破舊房屋。
雁行:比喻兄弟。疏:稀少,這里指兄弟聚少離多。
求初服:指辭官歸隱。初服,未出仕時的服裝。
良常:山名,即茅山,傳說為茅氏三兄弟得道成仙處。
鄮上:地名。陸云書:陸云以善寫書信著稱,這里借指書信。
朱明:山名,也可泛指隱居之地。弊廬:破舊的房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官場壓力或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詩人的弟弟經季決定辭官南歸隱居,詩人在燕京送別,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送別為主題,主旨是表達兄弟情和歸隱向往。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歸隱生活的追求和兄弟間的深厚情誼。
是為伯強為譎狂,睢盱鬼伯髯怒張。空山無人日昏黃,回風陰火隨幽篁。辟邪作字魏迄唐,殿前吹笛行踉蹡。飛來武士藍衣裳,夢境胡為在縑緗。中山九首彌荒唐,猶可為人祓不祥。是心畫師誰能量,筆端正爾分毫芒。清都紫府昭回光,三十六帝參翱翔。陰氣慘澹熙春陽,謂君閣筆試兩忘,一念往復如康莊。
老景青黃筆底收,晴鳧冷雁共汀洲。王孫畫學空花竹,不到銅駝陌上秋。
數聲爆竹入新年,萬紫千紅信息傳。巽二攙先施妙手,花開頃刻更堪憐。
當年童子見,今見二毛翁。海月三秋別,江云一日同。鷗心馳舍北,龍尾曳天東。定有延和奏,南來寄一通。
缽飯元無那免乞,家山既有要須還。莫愁劍水急于箭,入得飛猿總不難。
六月溪行苦煩暑,日暮維舟向江渚。乘興行歌訪故人,科頭跣足花間語。花間相對忘主賓,驩呼無異平生親。今朝潦倒齋頭客,明日飄零江海人。
萬卷蕓香手自刪,知予能撥冗中閒。吳門七日心難了,直與殷勤過錫山。
白石鄱姜病更貧,幾年白下往來頻。歌詞剪就能哀怨,未必劉郎是后身。
聽夜來微雨,甚一霎,過東墻。愛活色生香,芙蓉標格,暖貯春光。瓏松寶團瓊綴,笑海棠、能睡更無香。爛漫宋郎心眼,風流時世新妝。少年走馬杏花岡。句惹興偏長。記夸酒青旗,樹頭招飐,喚客初嘗。別來吳姬粉面,比舊年、風韻轉芬芳。似覺生紅鬧意,未容說與東皇。
滋賦諴文侯李盛,終求一襲錦衣難。如何兩度還州里,兼借鄉人更剩觀。
輕打銀箏墜燕泥,斷絲高罥畫樓西,花冠閑上午墻啼。粉籜半開新竹徑,紅苞盡落舊桃蹊,不堪終日閉深閨。
我在林間鹿與群,君為天上玉麒麟。莫將綵樹燈前酒,來醉梅花月下人。白屋不生三閣夢,青山那識五陵春。行吟每到看松處,自有漁樵作主賓。
退食悠然抱遠思,西園拄笏看山時。春留別塢花明樹,雨過閒塘水到籬。官況不違丘壑想,才名兼得廟堂知。愛君憂樂關天下,長對蒼生擦兩眉。
把臂南山秋畫圖,清風腳下起徐徐。摩挲殘字追高古,指點蒼波認遠墟。語可推心緣不薄,詩能佐酒醉何如。斯時一別休惆悵,我有河魚子有車。
榕樓飲日君豪甚,豈料凄涼雪滿頭。橫鶚幾回賓上國,棲鸞一老殯南州。拜經傳業源流在,作賦摩空取次休。詩卷舊人無十九,簫笳何去暮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