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七首 其二
始皇愚黔首,焚書坑諸儒。
扶蘇諫不納,遠使西防胡。
鮑魚一朝臭,賢嗣遭枉誅。
元兇得肆志,萬姓怒已張。
英雄起草澤,嬴族遂滅亡。
禍機之所伏,天人豈渺茫。
始皇愚黔首,焚書坑諸儒。
扶蘇諫不納,遠使西防胡。
鮑魚一朝臭,賢嗣遭枉誅。
元兇得肆志,萬姓怒已張。
英雄起草澤,嬴族遂滅亡。
禍機之所伏,天人豈渺茫。
秦始皇愚弄百姓,焚燒書籍并坑殺眾多儒生。扶蘇勸諫卻不被采納,被派往西邊去防御匈奴。秦始皇死后尸體發臭,賢明的扶蘇遭冤屈誅殺。元兇趙高得以肆意妄為,百姓的憤怒已經高漲。英雄們從民間崛起,嬴氏家族于是滅亡。禍根潛伏的地方,天道和人事難道還渺茫難測嗎?
黔首:指百姓。
扶蘇:秦始皇長子。
胡:指匈奴等北方少數民族。
賢嗣:指扶蘇。
元兇:指趙高。
草澤:指民間。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對歷史進行反思之時。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但因暴政迅速滅亡,這一歷史教訓深刻。詩人通過詠嘆秦朝歷史,表達對歷史興亡的思考,也可能借古諷今,提醒統治者不要重蹈覆轍。
這首詩主旨是借秦朝滅亡的歷史,揭示暴政必亡的道理。其突出特點是敘事清晰,議論精當。在文學史上,它是詠史詩的典型作品,以史為鑒,引發人們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
天下家家畫呂公,
衣冠顏鬢了無同。
勸君莫被丹青誤,
那有長繩可系風。
白鹿梯仙境,青牛柱史臺。東華晴旭現,南極瑞云來。玉蕊凌蒼柏,金莖映綠苔。黃封將湛露,瀲滟出蓬萊。
豸繡輝瑤席,鸞笙奏玉除。紅云三島近,白露九秋馀。祝頌填宮觀,謳歌沸里閭。西泠木蘭棹,花色擁芙蕖。
曙色重關外,湖山列壽觴。桂圓猶八月,菊吐漸重陽。紫鳳新辰極,青鳧舊上方。天風何處落,一曲度霓裳。
繡斧清朝出,光生大海涯。梅鹽徵相國,柏酒送仙家。舄履排青漢,衣裳逗紫霞。錢塘十萬戶,簫鼓沸蒹葭。
貴賤有定分,勤勞無怨心。
若令逢呂武,亦化作姜任。
老子持公論,評詩眾勿驚。
更無雙子美,止有一淵明。
響接東坡和,肩隨太白名。
吾嘗圖畫像,釋菜四先生。
移家釣海槎,
荏苒歲云晏。
木落煙水寒,
菰蒲起征雁。
噫嘻乎嗟哉!魔風夜扇大海水,妖鳥西飛金兩翅,飛啄群龍龍半死。
神龍不死何時起,金仙鉛淚流不止。此劫茫茫古無似,不數漢家燕啄矢。
誰為鑄劍殲厥妖?當代吾思歐冶子。
于時日蝕團黃月華紫,乃采天精抉地髓。天帝下觀萬靈侍,雷公、電母、風伯、雨師聽驅使。
祥金躍出洪爐里,鑄成雙劍神無比。昆崙為礪沃礁砥,陸斬虎獅水劇兕。
妖鳥哀號張大嘴,群魔乞命等羊豕。一揮再揮試神技,乃使五洋沉軍艦、六洲平戰壘。
于是天地乃清寧,璧合二儀珠五緯。告太平者有太史,一統之朝古無此。
神劍依然發刃始,老我不才稱劍士,布衣長揖歸田里。
噫嘻乎嗟哉!當代吾思歐冶子。
子令人空毀,孫賢我故欽。
成家信如玉,傳世果非金。
不作尋常去,方知積累深。
天花長滿裓,應悟本來心。
月旦嘗居第一評,
立朝風采照公卿。
門生故吏知多少,
盡向碑陰刻姓名。
百練真成繞指柔,
幻人妙術過婆猴。
隨身一卷東黃祝,
行腳能周五大洲。
琴書馀暇學吹筒,揀得良材制造工。
羨汝瘦生偏直節,可人爽籟本虛中。
松間滴瀝蕭疏雨,空外悠揚婀娜風。
清響原來需小鳳,鏡臺長伴當棲桐。
磴轉青巖斷,泉歸綠竇深。擷芳遵澗曲,列席就蘿陰。
野迥寒云徹,山昏夕照沈。酒酣情未極,延賞洽幽心。
與子乖違后,年華幾度更。寧知在茲夕,忽復敘幽情。
山月含秋影,風泉急遠聲。相看吟坐久,中抱有馀清。
百尺高眠四海空,滄溟文坫夙稱雄。
生平婁水塤篪應,死耐虞山玉石攻。
盛世才華容傲睨,達人官爵謝牢籠。
清嚴標格依稀在,華鵲蒼寒落水中。
絳臺丹筆書金箓,
紫殿瑤箱獻巧衣。
億載延鴻資睿算,
百祥重沓擁宸闈。
絕藝詩書畫并工,花為屏幛竹為櫳。
字惟一畫偏能測,筆有千言不受籠。
身似菩提空四大,人如子野號三中。
清閒領取無窮福,我愿與君事事同。
九枝秀草當門植,一幅春光對面懸。莫道不曾收拾得,黃鶯啼起隔林煙。
舍卻自身何處是,靈臺千尺過昆崙。鑿開鄰壁無馀火,歇卻書聲有此人。
六鰲雖舞蓬萊穩,萬馬難登玉嶺寒。千古無人剛踏著,大家同在此中看。
古人鼻闊慣聞樨,一串摩尼百個齊。努力耳根休放出,莫教無事聽晨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