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
溪上有梅花,歲寒心不老。不見履齋翁,山中幾春草。
微月生西嶺,清光日漸多。直從圓處滿,試問夜如何。
溪上有梅花,歲寒心不老。不見履齋翁,山中幾春草。
微月生西嶺,清光日漸多。直從圓處滿,試問夜如何。
溪流之上有梅花綻放,即便在寒冬時節依然保持著不老的心境。卻再也見不到履齋先生了,山中的春草都經歷了幾度榮枯。微弱的月亮從西嶺升起,清冷的光輝逐漸增多。直到月亮完全變圓,試問這夜晚究竟如何呢?
歲寒心:指耐寒的品性,常用來比喻人在困境中堅守的高尚節操。
履齋翁:具體所指需結合創作背景,可能是一位作者敬重的人。
微月:微弱的月亮。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可能創作于作者友人履齋翁去世后。作者看到溪上梅花、西嶺微月等景象,觸景生情,寫下此詩以表達對友人的懷念。
這首詩主旨是懷念友人,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自然之景抒發內心感慨。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藝術表現力。
別業環居綠水村,倚天喬木午陰繁。誅茅擬構藏書屋,傍竹還開聽雨軒。小犬籬邊迎客吠,流鶯花外似人言。掛冠歸后頻來此,竟日曾無車馬喧。
酒勸杯杯覆,棋看局局新。黃金空傳世,白發肯饒人。
圣賢文字傳千載,不遇程朱怎柰何。刺股懸梁辛苦志,其如一敬得功多。
孤舟細雨夜敲時,喚起游人枕上悲。忠孝未能身力踐,君親徒有念頭思。圣賢門戶且行卻,天地風云半合離。遙憶美人何處是,槎江夫子舊相知。
郊原春欲動,駘蕩遍巖阿。紫燕雙飛入,黃鶯百囀過。柳風吹幾席,杏雨濯江河。寄傲南窗下,陶情一嘯歌。
張奐人堪羨,遼陽地不違。邊云連漢闕,宮日帶萊衣。饌入江魚細,書成朔雁飛。即看旌旆至,塞外虜塵稀。
羊城蓬島坐相連,冠有神羊識列仙。北闕才名推十萬,南溟風力起三千。洗兵時雨飛關外,度嶺梅花滿笛前。方信詞人多膽氣,鯨鯢東望靜無煙。
疏雨輕煙憶故林,一生難愜子由心。未須徑化陂龍去,留作甘棠異日陰。
青巾一幅勝烏紗,徑里香泥踐落花。盤礴午涼亭樹畔,瓦罌分汲煮春芽。
薰風拂曉度長堤,堤上雙紅捲使旗。樓影與天俱在水,岸沙經雨不成泥。他州半落青山外,別浦遙分翠浪低。渡口神螺誰復識,江空應只月明知。
紫薇分省大江西,參佐如君世所稀。拱極正期同北向,乞身何事獨南歸。關河杳杳孤帆遠,江海悠悠一雁飛。遙想到家行樂處,白鷗相對兩忘機。
為君試說南山陲,斸苔移石歸遲遲。風日雨露敢輕忽,魚蟲草木須扶持。自安庸福天不妒,為耽佳句心已疲。比年自號無能子,莫向人前哦此詩。松與菖蒲次第栽,屋小卻拄乾坤開。汲泉早計水仙舞,移竹要防山鬼來。冷淡生涯推不去,周旋俗客聞應回。惟君丘壑意頗切,更待濁醪傾一杯。山中秋冬莫夜行,除卻昏黑蟲悲鳴。午枕醒來夕陽在,黃葉踏盡紅楓迎。屢過佛寺借經卷,偶問老農知樹名。識得菩提待他日,與君宴坐說無生。
九曲青山一曲溪,仙人住處自春遲。筍輿切莫匆匆返,要作春行卷里詩。
一脈詩魂,愿君莫負千秋約。伶仃洋畔弄滄浪,且把吾纓濯。風雅之音雖薄。素心人、亦常寂寞。寰中幸有,嶺表江鷗,襟期歷落。
不是春愁鶴發翁,風流人物義熙中。遙知觴味清游處,小筆湖山似欠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