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季和文知施州二首 其二
宿幸依劉表,
時蒙說項斯。
方為感知賦,
遽作送行詩。
萬里通吳蜀,
千山隔夢思。
江頭野梅發,
應記共吟時。
宿幸依劉表,
時蒙說項斯。
方為感知賦,
遽作送行詩。
萬里通吳蜀,
千山隔夢思。
江頭野梅發,
應記共吟時。
從前有幸依托于您,時常承蒙您的稱揚推薦。剛想寫下感恩的辭賦,卻突然要作這送行的詩章。吳蜀兩地相隔萬里之遙,千山阻隔只能在夢中思念。待江邊野梅綻放之時,應該還記得我們共同吟詩的時光。
宿幸:向來有幸。
依劉表:用東漢劉表典故,此處借指依托于某位長官或友人。
說項斯:典出唐代楊敬之《贈項斯》,指稱揚、推薦他人。項斯為唐代詩人,因楊敬之推薦而聲名漸起。
遽(jù):突然。
吳蜀:吳地(今江浙一帶)與蜀地(今四川一帶),此處指兩人將分隔的地域。
野梅發:野梅綻放,代指春季或特定時節。
此詩為送別友人王季和赴任施州(今湖北恩施)所作。詩人與王季和此前有交往,曾受其稱揚推薦,故詩中既有對過往知遇的感激,也有對友人即將遠別、天各一方的不舍。具體創作時間或在宋代,背景與當時文人交游、仕途遷轉的社會環境相關。
全詩以典故起興,追憶知遇之恩,突轉寫離別之迫,再以空間阻隔與梅開共吟的場景收束,情感層層遞進。既展現了文人交游的雅趣,也流露出對友情的珍視,是一首情感真摯、構思精巧的送別詩。
任意隨流俗,凡夫信是非。
日常三頓飯,年恒兩覆衣。
不問單將復,誰論稠與稀。
但令無外事,祇爾自然肥。
一聯無舍坐,須行去處寬(一作“魂”)。
少食巡門乞,文破忍饑寒。
迥獨一身活,病困遣誰看。
命絕拋坑里,狼狐(一作“狐狼”)恣意飡。
梵志死去來,魂識(《天圣廣燈錄》作“魄”)見閻老。
讀盡百王書,未免(《天圣廣燈錄》作“不兌”)受捶拷。
一稱南無佛,皆以成佛道。
(見《續藏經》本五代風穴延沼禪師《風穴語錄》、《天圣廣燈錄》卷十五、《古尊宿語錄》卷七《風穴禪師語錄》、《五燈會元》卷十一引)。
知識相伴侶,??時不覺老。
面皺黑發白,把杖入長道。
眼中冷淚下,病多好時少。
怨家烏枯眼,無睡(張錄作“眠”字)天難曉。
朝夕乞??時,百長(張改作“年”)誰肯保。
使者門前喚,手腳婆羅草。
天步昔未平,隴上駐神兵。
戈回曦御轉,弓滿桂輪明。
屏塵安地軸,卷霧靜干扃。
往振雷霆氣,今垂雨露情。
高垣起新邑,長楊布故營。
山川澄素景,林薄動秋聲。
風野征翼??,霜渚寒流清。
朝煙澹云?,夕吹繞霓旌。
鳴鑾出雁塞,疊鼓入龍城。
方陪東覲禮,奉璧侍云亭。(同前)。
不見一法存無見,不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
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同前)。
百粵臨南海,儒冠任使軺。
饋我兼金佩,和之美玉簫。
清風生四座,麗日正良霄。
意氣宜令契,公忠豈古饒。
簡書頻誦讀,玉燭要均調。
冰鑒秋霄察,君門萬里遙。
驪騑歌四牡,諤諤答清朝。
運命隨身搏(張改作“縛”,袁謂不錯,戴校“轉”),人生不自覺。
業厚即福來,業強(項疑“薄”之訛)福不著。
淳善皆安穩,蠱害總煞卻。
身作身自當,將頭來自斫。
當鄉何物貴,不過五里官。
縣局南衙點,食并眾廚飡。
文簿鄉頭執,余者配雜看。
差科取高戶,賦役數千般。
處分須平等,并檑出時難。
職任(張改作“事”)無祿料,專仰筆頭鉆。
管戶無五百,雷同一概看。
愚者守直(一作“{穴/日}”,蔣謂即“冥冥”)坐,黠者馺馺看。
建志誠心愚,高慕欣朋儔。
相與立弘誓,舍俗慕閑丘。
蕭散人物外,晃朗免綢繆。
寂寂求戒(一作“誠”)真,亹亹勵心柔。
警策修三業,激切澄四流。
興心愿弘誓,救溺運慈舟。
嘉期歸妙覺,善會湼槃修。
存心八正道,立志三祇休。
(見同書卷七《獎導部》。注一作者,為《法苑珠林》卷六一之異文。)
上元太微宮,昭昭列象布蒼穹。
端門只是門之中,左右執法門西東。
門左皂衣一謁者,以次即是烏三公。
三黑九卿公背傍,五黑諸侯卿后行。
四個門西主軒屏,五帝內坐于中正。
幸臣太子幷從官,烏列帝后從東定。
郎將虎賁居左右,常陳郎位居其后。
常陳七星不相誤,郎位陳東一十五。
兩面宮垣十星布,左右執法是其數。
宮外明堂布政宮,三個靈臺候云雨。
少微四星西南隅,長垣??微西居。
北門西外接三臺,與垣相對無兵災。
如涌浮圖近紫霄,
芙蓉仙苑禮群僚。
海天遙奉金輪日,
盡遣禎祥歸圣朝。
侵晨一碗粥,夜食(《海上方》作“飯”)莫教足。
撞動景陽鐘,扣齒三十六。
大寒與大熱,且莫貪色欲。
醉飽莫行房,五臟皆翻覆。
火艾(《海上方》作“艾火”)漫燒身,爭如獨自宿。
坐臥莫當風,頻于暖處浴。
食飽行百步,常以手摩腹。
莫食無鱗魚,諸般禽獸肉。
自死禽與獸(《海上方》作“獸與禽”),食之多命促。
土木為形象,求之有恩福。
父精母生肉(《海上方》作“母血生”),那忍分南北。
惜命惜身人,六白光如玉。
乾坤正氣鐘圣物,聰明天縱臨生民。
四靈百端皆符身,九夷八蠻咸來賓。
制作百為開彝倫,明禋千載秋又春。
物覩之圣為何人,[羲](義)農堯舜禹湯文。
萬古帝王咸準則,祗令萬物覩者德。
負恩必須酬,施恩慎勿(色)索。
得他一石面,還他十斗麥。
得他半疋練,還他二丈帛。
瓠蘆作朾車,棒莫作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