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二首 其四十五
初二十六,
齏羹豆粥。
日午夜行,
投明暗宿。
初二十六,
齏羹豆粥。
日午夜行,
投明暗宿。
每月初一和二十六,就吃著碎菜羹和豆粥。大白天里卻似午夜行走,投向明亮處卻在暗處歇宿。
初二十六:指農歷每月初一和二十六。
齏(jī)羹:用碎菜做的羹湯。
日午夜行:字面意思是白天如同黑夜行走,有違背常理、不合常規之意。
投明暗宿:投向明亮處卻在暗處歇宿,有與預期不符的意味。
這首偈頌出自宋代,偈頌多為僧人表達禪理所用。創作時可能是僧人在日常修行生活中,對一些現象有所感悟,通過這種簡潔的語言形式來傳達禪機和對生活、修行的思考。
此偈頌主旨在于通過日常的生活場景和矛盾的行為表達禪理。其特點是語言直白卻富有深意,以簡單的意象和對比手法引發人們對生活、修行中矛盾現象的思考,在禪詩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見忍堪字,皎然在目前。同舟下京口,彈指四十年。北固山頭酒,江波照悽妍。巽翁獨知此,俯仰皆重泉。伯符志不遂,吾分當棄捐。
幽居謝塵鞍,愛此芳菲時。山將暮色斂,樹與煙光宜。樂矣不知老,嗒然遂忘疲。寄語城市客,紛紛亦何為。
千層金碧翠云翻,樹滿招提竹滿山。十里清溪無覓路,水流花片到人間。
一春剩雨慳晴,悶來閒檢床頭歷。農占應候,今朝甲子,初開霽色。草徑泥融,柳橋風勁,尚妨吟策。有幽軒水凈,官窯春透,盡可一、觴閒集。重碧滿浮云液。奈長歌、此情無極。觥籌交錯,塤篪迭奏,席珍連璧。列屋修蛾,主家陰洞,漫然傾國。任魂醉、直到芙城待問,似它丁石。
陰陰垂柳轉黃鸝,腸斷殘春欲去時。白雪亂堆飛絮地,紅須半在落花枝。園林向晚深藏郭,野水新晴暗入池。最是牡丹堪痛惜,風吹雨打漸離枝。
茫茫宇宙幾分離,晚識真人歷數歸。五閏都無半抔土,清風千古一麻衣。
朝發石頭渚,暮宿黃山道。攜酒眺古臺,離離但煙草。憶昔茲臺何壯哉,宋祖離宮臺上開。臺前寶樹入層漢,臺下炎歊隘九垓。楚山望盡蜀山出,雄跨全吳勢凌突。欲吞銅雀俯中原,不數黃金貴奇骨。三千歌舞宿云端,公子王孫往復還。秦關捷書不再返,鼎湖飛龍誰復攀。繁華一旦乃如此,寂寂荒臺秋色里。往事徒悲禾黍場,殘碑半墮滄江水。滄江水流去不回,空陵劫火變寒灰。欲將霸業問行客,黃山落日清?哀。
昔余游天門,白榆正飄飖。濯足銀河水,驚飛烏鵲橋。牽牛與織女,欲渡愁無聊。相將忤上帝,譴謫離青霄。騎鯨向東海,龍伯頻招邀。舉足屆五山,投竿連六鰲。狂風鼓大壑,吹向西南郊。青鞋曳布襪,濩落不得驕。朅來三十載,食粟同曹交。珠璣一萬斛,散亂隨塵坳。猰?難共居,貪狼如猬毛。蒼蠅變白黑,鼠璞矜瓊瑤。回首望閶闔,雙星正岧峣。而我一何悲,偃伏同鷦鷯。逝將脫塵網,天路長逍遙。寄言夸毗子,役役徒為勞。
濠梁之樂子非我,欸乃一曲秦無人。手鑄黃金為少伯,頭簪青笠比玄真。胡兒飲馬留泉脈,海客盟鷗問水濱。煙艇莫言空載月,半營魚陣半垂綸。
入樹秋風早,驚心節序遷。晚云兼去鶴,涼雨靜鳴蟬。得句因新意,耽書是宿緣。平生愛沖澹,何事亦華顛。
林下風流自一家,縱施朱亦不奢華。冷香猶帶灞橋雪,不比春風桃杏花。
坐閱星周幾變遷,恒河見性但依然。求田問舍追三徑,面壁灰心過九年。早退得閑真玩歲,跏趺數息是安眠。從今甲子當須記,異日應無史趙賢。
越水新營窣堵波,與他玉幾不爭多。從今客路三千里,又累奔馳劉薩訶。
形神頗自適,澹然無所營。開門望遠山,日夕云氣生。古井人尚汲,荒原牛罷耕。一觴何足貴,聊以陶素情。
微燈耀殘夜,卻顧影在壁。幾榻雖未移,篋笥誰復覿。去留何匆匆,存亡兩默默。向曙意旋消,宵來更相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