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淮上別文上人
家國各萬里,同吟六七年。
可堪隨北雁,迢遞向南天。
水共行人遠,山將落日連。
春淮有雙鯉,莫忘尺書傳。
家國各萬里,同吟六七年。
可堪隨北雁,迢遞向南天。
水共行人遠,山將落日連。
春淮有雙鯉,莫忘尺書傳。
你我各自的家鄉遠隔萬里,一同吟詩已有六七年。怎忍心像北雁一樣,一路迢迢向南方天邊飛去。江水和行人一同遠去,山巒與落日相連。等到春天淮河有鯉魚時,別忘了寄信給我。
文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可堪:怎堪,哪堪。
迢遞:遙遠的樣子。
雙鯉:古人常以鯉魚代指書信,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之說。
尺書:指書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與文上人相識多年,一同吟詩唱和。此次在冬日淮上分別,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當時或許社會動蕩,人們漂泊不定,離別成為常事,詩人借此詩抒發離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與友人分別的不舍及對日后通信的期盼。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質樸的語言表達真摯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送別詩的常見風格。
十畝山園賦遂初,左花右竹了無馀。擇陰老我自麋鹿,甘帶何人不蝍蛆。佛社獨容陶令醉,帝城難作子公書。行山且不攜詩卷,只許鴟夷載后車。
蘆葦蕭疏倚斷垣,賈家猶有兩三村。鋤犁蓑笠紛紛去,知是先生幾代孫。
掣鈴擊柝聲相亂,擁被披衣夢未成。月色相親如有意,夜深猶向隙中明。
伐木懷同調,連枝愜共吟。圍爐冬閣煖,秉燭夜堂深。月倚孤城棹,風交萬戶砧。龍唇弦絕久,拂拭為知音。
小園雨過草離離,寂寞葵榴又一時。載酒客來閒問字,催租人去更吟詩。一杯淡粥學僧供,三尺高床避鬼吹。百歲光陰行六十,世間何許鳳凰池。
西風趣秋去,何日放船回。不見澄江練,唯聞捲地雷。宦游雙鬢改,飄泊寸心灰。落日乾坤里,微吟酒一杯。
漲河秋水日渾渾,獨放扁舟過賈村。記得塵沙厭為客,初浮清汴出都門。
春風春雨一何頻,望極空江覺損神。鶯有來由重入谷,柳無情緒強依人。漢庭謁者休言事,魯國諸生莫問津。賴是水鄉樗櫟賤,滿爐紅焰且相親。
多時海上日光催,猶道千山雨未開。總被浮云能障斷,龍沙不見翠華回。
大耿疲勞已離群,小馮慈愛且當門。玉堂不著扶犁手,霜鬢偏宜畫鹿轓。豪杰雖無兩王繼,風流猶有二歐存。清詩已入新歌舞,要使邦人識雅言。
窮厓不可極,飛步凌煙虹。危泉瀉石道,空影垂云松。千峰互攢簇,掩映青芙蓉。高臺倚巉削,傾側臨崆峒。失足墮煙霧,碎骨顛崖中。下愚竟難曉,摧折紛相從。吾方坐日觀,披云笑天風。赤水問軒后,蒼梧叫重瞳。隱隱落天語,閶闔開玲瓏。去去勿復道,濁世將焉窮。
飛車穿過層云濕。長河渡口煙波黑。今夜宿山村。水風寒到門。蒲桃供淺醉。短燭酣清睡。夢里見煙鬟。吹愁上碧山。
沙塞何窅窅,樹短百草長。大河屈曲流,不復辨四方。驅車日將夕,黑云隱長岡。人馬俱饑疲,解鞍飲寒塘。張坐逐平地,擊火燒烏羊。挏酪過醇酎,搖艷盈杯觴。既醉歌嗚嗚,頓蹋如驚狂。月從天外來,耿耿流素光。悲風動寥廓,拂面吹胡霜。白雁中夜飛,參差自成行。一箭落霜羽,挾弓負豪強。中情無留滯,千載能鷹揚。
雖然一槳匆匆去,也要身寬對好山。新拗篷窗高似屋,諸峰獻狀住中間。
廿年宦達為親榮,親老那知禍患嬰。萬種私情難盡釋,淚珠都向枕邊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