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道中
有子方三歲,相從便北征。
如何成遠客,強半為浮名。
岸曲帆隨轉,波澄水漸平。
鄰舟聞笑語,都是異鄉聲。
有子方三歲,相從便北征。
如何成遠客,強半為浮名。
岸曲帆隨轉,波澄水漸平。
鄰舟聞笑語,都是異鄉聲。
我有個三歲的兒子,跟著我向北遠行。為何成了漂泊遠方的游子?大半是為了那虛浮的名聲。河岸彎曲船帆隨之轉動,水波澄清水面漸漸平靜。聽到鄰船上傳來的歡聲笑語,卻都是異鄉的口音。
相從:跟隨。
強半:大半、多半。
浮名:虛名。
澄:清澈。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為了追求功名,帶著幼子踏上北行的旅途,在運河航行中寫下此詩,當時心境應是孤寂且無奈的。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為浮名奔波的無奈與異鄉漂泊的孤獨。語言質樸,情感真摯,以日常旅途見聞入詩,具有一定感染力。
待徵黃相晉城間,膏雨倏移到石山。回首棠開花作縣,行將油卜鳳巢關。鳴琴韻雅應重理,問俗詩新未可刪。萬里故人時拭目,德聲定載雁魚還。
石磴何盤紆,煙蘿相映護。仰陟雙峰凹,俯窺一線路。泉聲鳴幽澗,鳥道出高樹。隔嶺有數村,疑向桃源住。
大江東流浩無極,神斧何年開赤壁。西風吹盡戰船灰,翠疊嵯峨掃空碧。秋清白露洗銀河,水落空山見危石。何處扁舟載月行,眉山學士黃州客。黃州老客不世才,江漢波瀾深莫測。自說前身盧道人,謫向人間了文墨。平生顧義不顧害,往往長遭貴人斥。策題謗息詩案興,不免姓名歸黨籍。何如斗酒魚十頭,鼓棹滄浪散胸臆。目斷天涯望美人,此時此意誰能識。
長夏園林黃鳥來,百花春酒復新開。主人把酒聽黃鳥,黃鳥一聲酒一杯。湖上青山繞屋斜,蕭條重枉使君車。到來縱遣柴門閉,只在東鄰賣酒家。
役役勞形器,乾坤一轉蓬。暗因凡慮汩,明為此心空。小舍依沙渚,扁舟系荻叢。且能漁釣樂,亦似古人風。
一手動時千手動,一眼觀時千眼觀。既是名為觀自在,何須拈弄幾多般。背倚寒巖,面如滿月。盡大地人,只見半截。一塊兩塊,佛也不怪。一醒兩醒,佛也不嗔。一碗兩碗,佛也不管。小黃碗內幾星麩,半是酸齏半是瓠。誓不出生違佛教,出生之后碗中無。
死前生后事無涯,只系皇天不系才。得酒直須千日臥,攤書空過十年來。身同海燕家長寄,日與河魚夜并開。深掩柴門對童稚,一冬飛盡故園梅。
蟠根闕里,悵古塵脈斷,三千年物。喬木蒼煙新畫本,翠滿嵚崎巖壁。鶴去云孤,虬飛月冷,揮灑吳繒雪。東陽大筆,是何意態雄杰。為問并世錢尤,沈吟繞樹,孰敢為先發。想見解衣盤礴,贏柯干之而變滅。今昔風流,丹青文采,何遽爭毫發。熟參畫理,信君雙眼如月。
弦管吹云掛玉盤,囊傾盛露集金蘭。已知元獻招君玉,不用文簫駕綵鸞。棠蔭正思沾化雨,霜娥何事怨微寒。誰云室邇人常遠,一水盈盈喜共看。
粗砂施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空手遠來還要否,更無一物可增添。
木犀花發透層霄,隔院笙歌未寂寥。更喜團圓簾外月,清尊清話度清宵。
一炷沈煙一案書,憐君重葺紫霞居。溪山朝暮能新美,世慮塵緣并掃除。
遣公直往面天顏,一奏臨朝莫避難。多少焦苗待霖雨,雨霖只在月旬間。
君才非百里,百里可成功。人命黔黎托,康衢兗豫通。綱常真血性,儒素舊家風。遠道循聲報,衡門聽倚蓬。
忍將小病累親憂,為問親安強下樓。漸覺曉寒禁不得,急將簾放再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