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會興慶池二首
元巳開樽處,垂蘿碧洞前。綺羅明浩渺,臺榭插漪漣。曲水來如篆,輕橈去若仙。春寒芳意晚,未見柳飛綿。
興慶池頭三月三,柳如拖綬草如衫。禊觴臨水筵相屬,文鹢凌波尾競銜。花雨亂飛紅撲蔌,峰螺遙聳碧嶄巖。芳辰況任游人樂,不必低將席帽攙。
元巳開樽處,垂蘿碧洞前。綺羅明浩渺,臺榭插漪漣。曲水來如篆,輕橈去若仙。春寒芳意晚,未見柳飛綿。
興慶池頭三月三,柳如拖綬草如衫。禊觴臨水筵相屬,文鹢凌波尾競銜。花雨亂飛紅撲蔌,峰螺遙聳碧嶄巖。芳辰況任游人樂,不必低將席帽攙。
第一首:上巳節在這擺開酒杯的地方,是在垂著藤蘿的碧綠山洞前。穿著華麗衣裳的人們在浩渺水面顯得光彩照人,亭臺樓閣仿佛插入了漣漪之中。曲折的水流如同篆文,輕快的船槳劃動像仙人離去。春寒料峭使得花草的春意來得晚,還沒見到柳花飄飛如棉絮。第二首:興慶池頭到了三月三,柳絲像下垂的綬帶,草兒像綠色衣衫。人們在水邊舉行禊飲之禮,筵席相連,畫著鹢鳥的船在水波上行駛,船尾好像互相銜接。花瓣如雨般亂飛,紅撲撲地飄落,遠處的山峰像螺髻般高聳,碧綠而險峻。美好的日子正讓游人盡情歡樂,不必低低地戴上席帽。
元巳:即上巳節,古時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上巳節,魏晉以后固定為三月初三。
垂蘿:下垂的藤蘿。
綺羅:華麗的絲織品,這里指穿著華麗的人。
臺榭:亭臺樓閣。
曲水:古代風俗,于上巳日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來飲酒。
輕橈:輕快的船槳,代指船。
柳飛綿:柳花飄飛如棉絮。
拖綬:下垂的綬帶。
禊觴:禊飲時所用的酒杯。
文鹢:船頭畫有鹢鳥的船。
撲蔌:花瓣飄落的樣子。
峰螺:山峰像螺髻。
席帽:一種帽子。
上巳節是古代重要節日,人們會在這天到水邊舉行祭祀、宴飲等活動。此詩創作于詩人參加興慶池上巳會之時,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繁榮階段,人們有閑情逸致參與此類節日活動,詩人在這樣的氛圍中創作此詩。
這兩首詩描繪了上巳節興慶池的熱鬧景象和春日美景,展現出節日的歡樂氛圍。詩的語言優美,描寫細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和人們的生活狀態,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自從軒昊到隋唐,幾見中原作戰場。三十萬年如電掣,不曾記得不曾忘。
古人不逢范希文,今人卻睹天水君。白簡何能避綠盭,一絲力欲回千鈞。自從圣主賜環后,海內洗足趨龍門。爭噓舌津閏月旦,旋竊眼色為風云。致君堯舜在早晚,慎莫便使巢由聞。四皓不愛羽翼奇,歸欲商山茹紫芝。青宮再參亞輔選,太學仍請諸生師。鹢首欲北何遲遲,十四字已君房規。即披羊裘釣七澤,女牛一星誰不知。何如且學苦縣叟,小隱柱下窺希夷。
歸來誰與話酸辛,滿目茫茫劫后塵。末俗囂凌欺客戶,長官尊重薄流民。本無曠土容安插,難恃高文濟困貧。冷守平生心跡在,朝衫零落泣孤臣。
澄心共藻芳池水,浪跡看君真泛鳧。阿閣望隨云外遠,小亭愁與月同孤。莫聽風笛傷南浦,且系蘭舟傾玉壺。后夜有懷何處寄,一藜寒影對河圖。
公家賢伯仲,似是晉機云。黃卷丁年共,青燈午夜分。望風初魄動,飲德更心醺。自合登臺省,官猶類廣文。
咸英備樂,簋席列斝。詩歌安世,聲葉皇雅。翠旗羽蓋,云車風馬。神其來兮,以燕以下。
霜林斑駁抱園回,曉日初升宿霧開。憶得舊游懷小杜,分明回望繡成堆。
絕好留連地,留連味細嘗。側生饒荔子,偕老祝檳榔。紅熟桃花飯,黃封椰酒漿。都縵都典盡,三日口留香。
南望諸湖波映空,揚舲東逐芰荷風。垂楊亂覆茅檐綠,好看魚梁山照中。湖上空波明綵霞,逢逢花鼓若為撾。云帆擬挾飛仙去,滄海驚傳銀漢槎。
長安城闕昔曾游,黃水名山宛在眸。清渭東流流自在,陽關遠去去何休。民稠地險人難化,谷賤年豐信有收。衰老無能再一覽,緬懷西顧愈添愁。秦嶺河西風俗淳,尚馀剛勁氣難馴。寬嚴相濟毋偏執,教養兼施在體仁。官久每聞滋反覆,吏新未曉作陶甄。小詩自覺乏文麗,可盡衷腸對士民。
試向青天問一聲,此身是否謫長庚。但知畫里看山好,不信空中有物爭。花圃平章如意致,草書摹仿欠縱橫。馨聞千古無磨滅,姓氏已難問老彭。
依依奴婢路歧逢,涕泣推扶勸返蹤。此處絕無娘姓氏,休教遲及五更鐘。
長松高樹舊名家,少日追歡竹馬斜。執戟帝庭姿爽颯,騎驢湖上老生涯。閒來細讀裝堂畫,亂里仍栽滿眼花。三鳳翩翩今復見,尚堪溯漠戰風沙。
膏肓泉石痼煙霞,半世游山不著家。老入蒲團三昧定,坐看穿膝長蘆芽。
于遄于邁,于脂其車。青絲挈酒,執手路隅。春風蕩蕩,春水徐徐。送子之行,引領踟躕。昔我于征,徘徊海傍。極目萬里,命子相將。別子逾年,言返故鄉。歡笑晤語,登子之堂。蹤跡暌離,鴻燕回翔。我去子留,我止子發。雙眼未青,江月空白。駕言乘春,花明行客。嶺云湖煙,恣君筆墨。吳越山川,看予銘勒。子有明珠,焜耀袖中。光輝自媚,不希遭逢。但自珍惜,神合景從。衒賈售聲,實虧厥躬。皇皇京洛,既旅既處。日月光華,暉鬘璿宇。圣人既作,曰堯與禹。子出而仕,為虎勿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