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廣西省朱郎中熙見寄韻二首
萬里蒼梧入望長,薇垣新治日馨香。已知南去無鸮獍,更擬西郊聽鳳凰。談笑定應多暇日,羈縻況復有成章。幕中還試鐘王帖,書遍闌干葉上霜。
衡陽南去與天長,荔子紅椒處處香。明月關門無虎豹,清風臺閣有鸞凰。包茅已入皆三脊,卉服新成有九章。幕下文書自稀少,醉余崖蜜啖紅霜。
萬里蒼梧入望長,薇垣新治日馨香。已知南去無鸮獍,更擬西郊聽鳳凰。談笑定應多暇日,羈縻況復有成章。幕中還試鐘王帖,書遍闌干葉上霜。
衡陽南去與天長,荔子紅椒處處香。明月關門無虎豹,清風臺閣有鸞凰。包茅已入皆三脊,卉服新成有九章。幕下文書自稀少,醉余崖蜜啖紅霜。
第一首:極目遠望萬里之外的蒼梧,您新治理的薇垣每日都散發著美好聲譽。已知南方再無惡人,更期待在西郊聽到祥瑞的鳳凰之音。您談笑間必定閑暇時光很多,安撫管理也卓有成效。您還能在幕府中試寫鐘繇、王羲之的字帖,讓霜花布滿欄桿。第二首:衡陽往南與天一樣遼闊,荔枝、紅椒處處飄香。明月照耀下關門沒有虎豹侵擾,清風拂過臺閣有鸞凰般的賢才。各地的貢物都已送來,新織就的服飾有美麗的花紋。幕府中文書自然稀少,醉酒后還能品嘗崖蜜和紅霜般的果實。
蒼梧:古地名。
薇垣:指朝廷中樞機構。
鸮獍:比喻忘恩負義、兇惡的人。
羈縻:指籠絡控制。
鐘王:指鐘繇和王羲之,古代著名書法家。
包茅:古代祭祀時用以濾酒的菁茅。
卉服:用葛、麻等制成的衣服。
崖蜜:野蜂在高山巖石間所釀的蜜。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是作者收到朱郎中寄來的詩文后,依韻回贈。當時朱郎中在廣西任職,治理頗有成效,作者通過此詩表達對其贊賞。
這兩首詩主旨是贊美朱郎中治理廣西的功績,描繪當地太平繁榮景象。詩歌對仗工整,意象豐富,展現了較高的藝術水準,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交流。
江上雪紛紛,風寒天已暮。 中有泛舟人,興盡迷歸路。
訪梅江路遠,喜春在、劍川湄。正雁磧云深,漁村笛晚,茸帽斜欹。舊游不堪回首,更文園、多病減腰圍。惟有秋娘聲價,風流仍似前時。 依稀壁粉舊曾題。煙草半凄迷。嘆單父臺荒,黃公壚寂,難覓佳期。誰家歌樓催雪,遣夜來、風雨緊些兒。醉后唾壺高敲缺,龍光搖動晴漪。
秋夜凈無云,嫦娥展孤鏡。 灝氣浸澄波,蕩漾光還定。
曾唱陽關送客時,臨岐借酒話分離。如今酒被多情苦,卻唱陽關去別伊。 歡會遠,渺難期。黃壚門掩晝陰遲。青樓更有癡兒女,謾憶胡姬捧勸詞。
終夜雨瀟瀟,悶殺孤舟客。 滴滴打蓬聲,錯訝靈妃瑟。
喚侶下寒汀,爭宿蘆花萼。 夜半漁翁過,驚起還飛落。
流水高山老伯牙,孤桐誰許碧籠紗。 枕痕春色天長午,坐對薔薇一樹花。
江南季秋天,栗熟大如拳。楓葉紅霞舉,蒼蘆白浪川。
憶長安,子月時,千官賀至丹墀。御苑雪開瓊樹, 龍堂冰作瑤池。獸炭氈爐正好,貂裘狐白相宜。
迥出江水上,雙峰自相對。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參差遠天際,縹緲晴霞外。落日舟去遙,回首沈青靄。
湖與元氣通,風波浩難止。天外賈客歸,云間片帆起。 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里。少女棹舟歸,歌聲逐流水。
颙望臨碧空,怨情感離別。芳草不知愁,巖花但爭發。 云山萬重隔,音信千里絕。春去秋復來,相思幾時歇。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里澄輝。瑩無塵、素娥淡佇,靜可數、丹桂參差。玉露初零,金風未凜,一年無似此佳時。露坐久,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瑤臺冷,欄干憑暖,欲下遲遲。 念佳人、音塵別后,對此應解相思。最關情、漏聲正永,暗斷腸、花影偷移。料得來宵,清光未減,陰晴天氣又爭知。共凝戀、如今別后,還是隔年期。人強健,清尊素影,長愿相隨。
清潤風光雨后天。薔薇花謝綠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煙。 十里閑情憑蝶夢,一春幽怨付鯤弦。小樓今夜月重圓。
槐陰添綠。雨馀花落,酒病相續。閑尋雙杏凝佇,池塘暖、鴛鴦浴。卻向窗晝臥,正春睡難足。嘆好夢、一一無憑,帳掩金花坐凝目。 當時共賞移紅燭。向花間、小飲杯盤促。薔薇花下曾記,雙鳳帶、索題詩曲。別后厭厭,應是香肌,瘦減羅幅。問燕子、不肯傳情,甚入華堂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