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九日劉伯玄邀飲臺上
萬家蕭瑟傍丹梯,醉眼中原且杖藜。
芒碭浮云開穎下,轘轅飛雨滿淮西。
漢京城闕邊烽起,燕甸山河戰馬嘶。
六載主恩容散吏,佩萸何處望金閨。
萬家蕭瑟傍丹梯,醉眼中原且杖藜。
芒碭浮云開穎下,轘轅飛雨滿淮西。
漢京城闕邊烽起,燕甸山河戰馬嘶。
六載主恩容散吏,佩萸何處望金閨。
重陽節時,光州城千家萬戶一片蕭瑟景象,我醉眼朦朧地在中原大地拄著藜杖漫步。芒碭山上的浮云在穎水下散開,轘轅關的飛雨灑滿了淮西。漢京的城闕邊燃起了烽火,燕地的山河間戰馬嘶鳴。六年來主上的恩情讓我這個閑散小吏得以自在,如今佩著茱萸卻不知何處能遙望朝廷。
光州:地名。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丹梯:指高峻的山路。杖藜:拄著藜杖。芒碭:山名。穎下:穎水下游。轘轅:關名。淮西:淮河以西地區。漢京:借指明朝京城。燕甸:泛指北方地區。散吏:閑散的官吏。佩萸:重陽節有佩茱萸的習俗。金閨:指朝廷。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社會可能面臨著邊疆戰事等不穩定因素,詩人作為閑散官吏,在重陽節登高飲酒時,有感于國家局勢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將自然景象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也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時局的關注。
自送行人無意味。獨上高樓,何處愁堪寄。聞道長安西北是。欄干不向東南倚。
別恨似煙春似水。一陣輕寒,一陣游絲起。小院落花飛燕子。夕陽閑在蘼蕪地。
復古還淳元結文,
可憐楊浚獨知君。
當時自號為聱叟,
立事垂言信不群。
閬苑年華永,嬉游別是情。
人間三度見河清。一番碧桃成。
金母忍將輕摘。留宴鰲峰真客。
紅?閑臥吠斜陽。方朔敢偷嘗。
昔年潘閬足詩情,曾過錢塘眼暫明。
今日天涯聞此句,無窮鄉思逐江聲。
投老臺山麓,松篁筑靚幽。
行年今七十,撫事幾春秋。
但喜親情話,難忘為小留。
山川煩跋履,事事見操修。
倚漢如天亦太愚,長鯨卷海倩誰屠。側身東望悲何極,殘影西頹淡欲無。鐘虡銷沉同一淚,樓臺歌舞漫相娛。驪龍睡去傷心久,竟失千金頷下珠。
旭日揚旗到國門,三韓風物未堪論。哀濤咽石知鳴恨,大字摩崖愧紀恩。夢里山河馀想斷,畫中城郭舊痕存。煙波浩渺秋風冷,何處重招故國魂。
飄零十載闔閭城,酒后悲歌白發生。
卻為雷霆思帝德,偏從鳥雀話交情。
青云啟事才名重,畫鹢趨朝羽扇輕。
早望故人喧列戟,東南紫氣有逢迎。
鳀壑橫云蛋海煙,
雙門高削護沙田。
乘風少壯功名事,
曾在扶桑萬里天。
諸孫晚下學,髻脫繞園行。
互笑藏鉤拙,爭言斗草贏。
爺嚴責程課,翁愛哺飴餳。
富貴寧期汝,它年且力耕。
東皇著意散瓊瑤,管領陽和爾獨饒。誰折一枝傳老筆,卻勾春色滿冰銷。
檀心玉質雪精神,桃李爭妍總后塵。月下香魂留半影,已知絕代有佳人。
長夏溪行獨有誰,溪前明月坐吟詩。
花開世上僧先覺,果熟林中鳥獨知。
過水防龍深處起,臥山憶鹿病時饑。
從今應得閑無事,白發一回烏一絲。
衣涴緇塵鬢染霜,
更無心事話興亡。
夕陽亭下一杯酒,
洛水無聲秋夢長。
云林擁深寂,山寺倚崔嵬。
童子請先坐,師僧恐便回。
庭黃霜到橘,階綠雨滋苔。
掛樹猿相玩,呼之卻不來。
幾日蘼蕪徑盡荒,蕭條畫出野人莊。
綠波空想江南影,青冢先迎塞上涼。
千里相思愁細雨,六朝遺恨付斜陽。
籬邊水曲都如此,何況西風木葉狂。
一日無詩氣還濁,百年有限身更孱。
西湖多少好風月,何時買屋安蕭閒。
閒多便可賦詩健,客少應能減酒豪。
風雨六橋入圖畫,此身可并南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