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侍御四川巡按
平明奉詔出巖廊,萬里西川事激揚。
玉斧凝霜生勁氣,繡衣籠日帶恩光。
巴江渡處波濤靜,劍閣經時草木香。
狼虎聞風應遠避,埋輪不讓漢張綱。
平明奉詔出巖廊,萬里西川事激揚。
玉斧凝霜生勁氣,繡衣籠日帶恩光。
巴江渡處波濤靜,劍閣經時草木香。
狼虎聞風應遠避,埋輪不讓漢張綱。
清晨接受詔令離開朝廷,前往萬里之外的西川執行激濁揚清的使命。手持的玉斧如凝霜般透出剛勁之氣,繡衣映著日光更顯皇恩浩蕩。巴江渡口的波濤因您的到來而平靜,經過劍閣時連草木都散發著清香。那些奸惡之徒聽聞您的威名應當遠遠躲避,您剛正不阿的氣概不輸漢代埋輪彈劾權貴的張綱。
巖廊:代指朝廷,因殿廊高峻寬敞,為朝臣議政之處。
激揚:即激濁揚清,指斥惡揚善,整頓吏治。
玉斧:古代御史出行的儀仗,象征執法威嚴。
繡衣:漢代侍御史所穿的繡衣,后泛指監察官員的服飾。
巴江:指四川境內的巴水,代指西川河流。
劍閣:四川劍閣縣北的劍門關,地勢險要,為川陜通道。
狼虎:比喻危害百姓的奸佞權貴。
埋輪:典出《后漢書·張綱傳》,張綱任御史時,埋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貍',后指不畏權貴、直言彈劾。
此詩為送別友人李侍御赴四川擔任巡按(監察官員)而作。唐代巡按負有考察吏治、糾彈不法之責,詩人通過描繪其奉詔出巡的威儀與預期治效,反映了對監察制度的重視及對友人履職的期待。
全詩緊扣'送巡按'主題,前半寫奉詔出京的威嚴,后半喻示治蜀的成效與魄力,以典收尾更顯剛正。既展現了唐代監察制度的特點,也體現了詩人對友人的贊賞與寄望,是一首兼具紀實與頌揚的送別佳作。
千張綠錦變明青,岳麓峰前暝靄生。萬頃玻璃成瑪瑙,瀟湘江上夕陽明。
與君同出已多時,費盡囊金典盡衣。只待春江煙浪暖,小舟先趁白鷗歸。
德陽穿洛水,伊闕邇河橋。仙舟李膺棹,小馬王戎鑣。杏堂歌吹合,槐路風塵饒。綠珠含淚舞,孫秀彊相邀。
聞種拒霜遮水檻,春前分乞數枝栽。總知宋玉才情絕,會約花時作賦來。
盈盈三五月,流輝入我帷。中夜起徬徨,憂心當告誰。白露涂中庭,寒螀夕鳴悲。豈無心所歡,千里邈音徽。仰視雁南翔,俯盻庭柯飛。漫漫茲長夜,涕淚沾裳衣。
一杯清醑餞殘陽,辜負東風品格。梅枝未許斜折。珍重春消息。去年花發北枝紅,秾艷最堪憐惜。逢到芳菲時節,莫教輕棄擲。
柳外花中百鳥喧,相媒相和隔春煙。黃昏寂寞無言語,恰似人歸鎖管弦。
不堪華發半頭生,老去偏添愛嫪情。新得家書來報喜,舊時龜子繞床行。一床安置似僧居,白發忘梳動月馀。懶性漸成愁把筆,小詩常擬倩人書。
朔雪霏霏擁被眠,柳營偏近戍樓邊。石床驚覺還家夢,梅角一聲霜滿天。
閒將手板獨支頤,目送東風何處歸。苑樹漸看春后密,庭花早覺雨前稀。酒邊覽鏡憐華發,馬上看山負翠微。寂寂故園春易晚,蒼苔應遍舊漁磯。
年年易水吊荊軻,總奏平生變徵歌。上谷悲風吹淚盡,紫荊斜日傍愁多。驊騮老去空知路,鴻鵠高飛亦受羅。好向城西更沽酒,英雄惟有玉顏酡。
龍鱗松下樹,垂老此徘徊。一夜猿聲怨,孤山鸞使催。墨池成黯淡,筆冢共崔嵬。欲擬九招賦,魂兮招不來。
巴延善居功,師出能以律。中廢同汾陽,晚榮等高密。廉公當鼎沸,一出秦隴謐。正色抑降臣,改顏崇儒術。莫謂秦無人,江左乃無匹。天意惜未純,阿桑時間出。
沙鷺汀鷗盡日閒,水邊風起萬荷翻。客來莫厭重樓望,樹杪闌干直對山。水上亭臺涼氣多,扣舷倚棹唱吳歌。何人為放青蓮出,剪卻翻翻一萬荷。一曲清池柳岸風,長苗新稻短蒲茸。功名由命何須問,幸有滄浪作釣翁。
古硯傳千載,英山石更奇。水流鴝鵒眼,質潤鸊鵜脂。藏自焚書日,出逢布露時。右軍揮兔筆,應勒峴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