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嵩山二首 其一
褰裳拂煙霧,竦身青云間。
浮丘何處來,接上嵩高山。
云梯躡青壁,金澗流潺湲。
其前為天柱,頗象承露磐。
石脂鏘然下,味如玉漿寒。
颯颯仙館中,飲之生羽翰。
道逢四五公,授我青瑯玕。
碧落空歌長,飆車逝難扳。
攜手千秋期,稅駕何時還。
褰裳拂煙霧,竦身青云間。
浮丘何處來,接上嵩高山。
云梯躡青壁,金澗流潺湲。
其前為天柱,頗象承露磐。
石脂鏘然下,味如玉漿寒。
颯颯仙館中,飲之生羽翰。
道逢四五公,授我青瑯玕。
碧落空歌長,飆車逝難扳。
攜手千秋期,稅駕何時還。
提起衣裳撥開煙霧,縱身站立在青云之間。浮丘公從何處而來,接引我登上嵩高山。沿著云梯攀登青色峭壁,金色山澗中溪水潺潺流淌。它前面是天柱峰,很像承露盤。石脂鏘然落下,味道如寒玉之漿。在颯颯作響的仙館中,飲下它能生出羽翼。路上遇到四五位仙人,他們送給我青瑯玕。碧空里仙歌悠長,仙車飛逝難以攀援。與仙人攜手相約千秋之期,不知何時才能歸來。
褰裳:提起衣裳。
竦身:縱身。
浮丘:浮丘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躡:攀登。
潺湲:水流聲。
承露磐:即承露盤,古代傳說中承接露水的器具。
石脂:一種礦物質,道家認為可服食。
羽翰:羽翼。
青瑯玕:傳說中的仙藥。
飆車:仙車。
稅駕:停車,這里指歸來。
嵩山在古代被視為神山,是道教圣地。此詩創作可能與當時道教盛行有關,詩人受道教思想影響,向往仙境。具體創作時間和詩人心境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能看出詩人對仙境的憧憬和追求。
這首詩以游嵩山遇仙為主題,展現了奇幻的仙境場景,體現了詩人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宗教文化氛圍,在文學上豐富了游仙詩的題材和表現手法。
吹香水榭荷錢疊,揖客春風柳眼青。但得會心何必遠,桂湖觴詠即蘭亭。
深戶長廊對面開,東風楊柳舊章臺。芳心暗托秋波訴,幽夢空成暮雨來。燕娩鶯嬌徒有態,花飛蝶駭只堪哀。風流想像高唐賦,千載人憐宋玉才。
鄭子客游淹吾廬,詩詞間作真起予。憶當出門與結束,欲別上馬仍躊躇。計日能回楚水棹,經年竟斷燕關書。人生岐路恨南北,塵暗望眼何由舒。
彼汾沮洳處,策馬屢經過。戰地青山在,西風白雁多。搖搖舟擱淺,瑟瑟葦緣坡。無限涼秋思,臨流一浩歌。
鄭伶名價重江東,五百梨園技盡空。子夜猿啼殘月白,上林鶯老落花紅。江頭商婦愁無限,塞外明妃恨不同。可惜曹綱今去遠,何由兩市斗西風。
深院沉沉午漏長,畫欄西畔看鴛鴦。小池水滿薰風細,已有新荷一葉香。
豺虎中原尚爪牙,氛霾颯颯慘風沙。也知漆室能憂國,卻笑荊門獨憶家。宛馬天山肥苜蓿,宣房春水漲桃花。老成南北煩籌策,翹首云邊待相麻。
一別故山去,花期幾度開。避人甘臥病,留客想登臺。孤館日將夕,殘年思轉哀。城中萬株柳,含態待春催。
息盡貪癡但反躬,不應妄自議神通。若非力士金剛杵,豈得頑愚服理窮?正法聞生信樂心,明行無上世尤欽。轉憐摩納聰明淺,自負婆羅種姓深。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萬人鼓噪懾吳儂,猶是浮江老阿童。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
尺書前日至,丈室幾時開。客許題詩入,僧期難偈來。慧風傳梵唄,忍草積香臺。便逐戴颙去,斯游亦快哉。
昔有邯鄲女,艷色世無如。手提青絲籠,采桑城南隅。頭上金雀釵,耳傍明月珠。素手挽柔條,風吹繡羅襦。使君馳五馬,冠蓋麗且都。桑間問彼姝,云是秦羅敷。裴回日將夕,命妾載后車。長跪謝使君,妾有堂上姑。剖竹節乃直,裂松心不枯。使君善自愛,妾志終弗渝。
迂闊無生計,傭書到白頭。歲寒松柏友,月俸稻粱謀。出處由天命,謳歌樂圣猷。承宣當告別,春色望龍樓。
嶺盡還臨水,溪窮又有山。人游明鏡里,鳥語白云間。少婦織新絲,人來不下機。斜陽過茅屋,郎亦采樵歸。曉上春風第一楂,豁然披眼盡天涯。原田極望人稀少,掩映茅篁數十家。北地樵蘇寸草空,不如燒炭此山中。良材合抱隨斤斧,豈顧區區櫟與楓。山溪百轉水泠泠,栽插新秧次第成。風趕綠茸無斷處,他時粒粒是香粳。
玲瓏翠網隔塵埃,鑒里雙鸞掛寶臺。睡起日高花影轉,玉盤香篆半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