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甫詩來言九日是悼亡之日因答和及紫芝是日過城下
玉山何許兩峰高,不特云藏霧亦韜。可惜敝廬城郭淺,心蓬徒使目還蒿。
紫芝九日上杭都,溪館經從說大蘇。搖落風霜為搔首,病馀真是我非夫。
佳辰人物本難俱,事事雖非景不殊。君既悼亡應感舊,細看那復嗅茱萸。
黃落山川亦變衰,平生高李吹臺詩。秋來季月溪南路,獨往空歌宋玉悲。
玉山何許兩峰高,不特云藏霧亦韜。可惜敝廬城郭淺,心蓬徒使目還蒿。
紫芝九日上杭都,溪館經從說大蘇。搖落風霜為搔首,病馀真是我非夫。
佳辰人物本難俱,事事雖非景不殊。君既悼亡應感舊,細看那復嗅茱萸。
黃落山川亦變衰,平生高李吹臺詩。秋來季月溪南路,獨往空歌宋玉悲。
玉山在哪里呢,兩座山峰高聳,不僅被云遮擋,連霧也將它隱匿。可惜我的簡陋房屋在城郭附近,只能讓心亂如蓬草,眼睛徒然看著荒草。紫芝在九月九日來到杭都,路過溪邊館舍時說起大蘇。在風霜中草木凋零,我不禁搔首嘆息,病后真覺得自己不再是從前的自己。美好的日子和合適的人物本來就難以兼得,雖然事事不同但景色卻沒什么差異。你既然悼念亡妻,必然會感懷往事,仔細看著茱萸又哪還有心情去嗅它。山川草木枯黃凋零,也變得衰敗,我想起高適和李白的吹臺詩。秋季末月我沿著溪南的路獨行,獨自悲歌,如同宋玉一般悲秋。
何許:何處。
韜:隱匿。
敝廬:簡陋的房屋。
心蓬:形容內心紛亂如蓬草。
蒿:荒草。
杭都:杭州。
經從:經過。
大蘇:指蘇軾。
搖落:草木凋零。
搔首:以手搔頭,表憂慮。
病馀:病后。
佳辰:美好的日子。
悼亡:悼念亡妻。
茱萸:一種植物,古時九月九日有佩戴茱萸的習俗。
黃落:草木枯黃凋零。
高李:指高適和李白。
吹臺詩:高適、李白曾同登吹臺賦詩。
季月:秋季末月,即九月。
宋玉悲:宋玉作《九辯》,有悲秋之情。
此詩應是作者友人昌甫在九日悼亡之日寫詩寄來,作者予以答和。當時可能處于秋季,社會環境或許相對平靜,但詩人與友人都有著各自的人生感慨,友人遭遇喪妻之痛,詩人自己也經歷著病后的身心變化,這些都促使詩人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九日悼亡展開,既有對友人的慰藉,也有自身的感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與用典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詩歌創作風貌。
題詩石壁上,把酒長松間。遠水白云度,晴天孤鶴還。虛亭映苔竹,聊此息躋攀。坐久日已夕,春鳥聲關關。
客心渺兮夷猶,遲落日兮扁舟。臨長江兮極目,撫遲景兮淹留。薰風徐至,疏雨乍收。山光凝翠,云色含秋。伴眾鳥兮孤渚,俯夕陽兮中流。波婉轉兮汎汎,帆容與兮悠悠。悵離魂兮飄飖,更低徊而增憂。望匡廬之恍惚,欲往從以末由。
百頃風潭照玉壺,清鱗白石擁菰蒲。沙棠獨抱夷光臥,何事風濤汎五湖。
更殘又聽伍潮馳,始恨疏狂不學詩。叩石難明三世業,知書已誤一門癡。吟箋點點添新淚,遺闋聲聲動宿悲。安得冥村圓曉夢,平平仄仄授癲兒?
湖陂青草雨馀時,草里笙歌也自奇。卜歲預應知水旱,向人何必為公私。坐來雜遝春聲亂,數不分明夜漏遲。老我山村方習靜,可堪驚斷夢中詩。
生前不系黃金帶,身后空馀白玉簪。白石皆成佛,蒼頭半是僧。
蒼顏白發紫云歌,舊說秦青奈爾何。一曲貫珠聽不盡,西風馀韻繞庭柯。
閑來最愛向峰巔,去索油鹽醬醋錢。云樹蒼巖尋杜仲,荊圍棘壘覓黃蓮。每從危崠穿嵐霧,又越寒溪濺澗泉。汗血斑斑無惱悔,此心已屬自悠然。
天涯淪落存知己,富貴全交有幾人。由我孤身常寂寂,任他余子自紛紛。書生到老終無用,君子從來能守貧。腸斷西窗空對酒,夢魂再不到吳門。
長嘆一聲歸去來,六龍高駕彩云回。獨流明月詩千首,萬古含光燭上臺。
泉生石底無泥滓,復映梅花清可憐。山人濯纓明月下,一夜高詠蕊珠篇。
少年快恩仇,辭家建邊勛。手中弄銑鋧,目空萬馬群。轉壁入不毛,水咽山留云。槥還親撫哭,悔識李將軍。
康州義烈光千載,徐老勤劬盡一身。及到成名略相等,須知忠孝是同倫。
東行初喜見青山,山色偏宜馬上看。明日濟南公事簡,玉泉飛雪漱清寒。
香玉對春未啄花,露根烘曉見紅霞。自非水月觀音樣,不稱維摩居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