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登驪山高頂寓目應制
驪阜鎮皇都,鑾游眺八區。
原隰旌門里,風云扆座隅。
直城如斗柄,官樹似星榆。
從臣詞賦末,濫得上天衢。
驪阜鎮皇都,鑾游眺八區。
原隰旌門里,風云扆座隅。
直城如斗柄,官樹似星榆。
從臣詞賦末,濫得上天衢。
驪山雄鎮著都城長安,皇帝出游巡視八方區域。原野濕地都在軍旗門里,風云在御座的角落涌動。筆直的城墻好似北斗星的斗柄,宮廷的樹木就像天空的星榆。我作為隨從臣子中詞賦最差的,卻有幸能來到這天子所在之處。
驪阜:驪山。鎮:鎮守。皇都:指長安。
鑾游:皇帝出游。鑾,皇帝車駕的代稱。八區:八方區域。
原隰:原野和濕地。旌門:軍旗所立之門。
風云:象征變幻的局勢。扆座:帝王的座位。隅:角落。
直城:筆直的城墻。斗柄:北斗星的斗柄。
官樹:宮廷中的樹木。星榆:星名,這里形容樹木像星榆一樣繁多。
從臣:隨從的臣子。詞賦末:指自己在詞賦方面水平低下。
濫得:謙詞,意為不稱職地得到。天衢:指天子所在之處。
應制詩是為皇帝特定活動而作。此詩應是皇帝登驪山時,詩人奉命而作。當時唐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皇家出游體現國力強盛,詩人借此展現皇家威嚴。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皇家出游的宏大場面和皇帝威嚴。其特點是語言莊重、意境宏大,是典型應制詩,在應制詩創作中有一定代表性。
紅翠叢中樣度新。桃花扇影駐行云。隋唐嘉話閱來真。一片錦帆浮汴水,兩京花柳暗風塵。彩聲會動鳳城春。
一棹徑穿花十里,滿城無此好風光。
枯纜何時絕,飄然嘆斷蓬。豈知漁父枻,翻作楚人弓。鶴侶今誰載,鷗群舊已空。中宵頻起望,或有石尤風。
淼淼河流百尺寬,樓船飛渡曉風寒。西臺御史桓公雅,南國詩人陸務觀。春入汴堤青草合,云開嵩岳碧峰攢。臨岐未有瑯玕贈,報我無勞雙玉盤。
紺幰行空半簇花,太真扶轡極夭斜。一聲何處寧王笛,吹入春風百萬家。
維天降靈雨,雖遲良勝無。百谷頓蘇蘇,民憂不少紓。
可望不可即,流盼若為情。素蛾冉冉來下,生色繡圍屏。誰省嬋娟深意,入谷穿林相媚,歷亂撒瓊英。玉樹粲銀浦,目眩苦難名。恍然見,凌波遠,轉娉婷。滿天風露歸去,下界躍魚更。萬戶光搖木杪,積水交橫荇藻,冷浸一潭星。聊用永茲夕,肝膽與俱清。
濮園議禮伸輿論,代邸崇恩本圣情。正陽文母遵門入,五鳳英皇卻輦迎。
蠅頭細字集為圖,瓜瓞綿綿走線朱。虎踞龍蟠諸老宿,半窗斜日黑蚍蜉。
綠陰亭上夏五月,瀛洲上客與俱來。日出眾鳥繞屋語,竹深好花當戶開。鏡里水涵萍似粟,席間云落酒如苔。更貪賀監清狂甚,艇子朝朝暮暮回。
幾點寒香綴一枝,隴頭人遠寄何時。冰容不受緇塵涴,玉種長疑白露滋。尺干便能經歲虐,群芳隨爾競春私。何緣老相心如鐵,卻對花神吐麗詞。
隆中抱膝許尋盟,紫詔俄傳出禁城。畫省移官新主意,草廬勸駕故人情。逢春弱柳迎旌旆,對月芳樽倚鑒衡。照乘隋珠攜滿袖,知君蚤晚獻承明。
無邊晴雪映柴扉,夢里繁華又一非。人與山丘屬零落,天教草樹記芳菲。每因寒節來相訪,重為馀香不忍歸。里社他年有成約,結庵終擬號春暉。
沙巷蛟蜒白,松門蜃氣平。強弩支江斷,長創落日明。
骨相寒如許,那封萬戶侯。紅顏非藉酒,白雪未蒙頭。事少渾無夢,身閒豈有愁。老天能覆我,飽暖四宜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