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華迅速倏值端陽箱貢冰紈案陳角黍于頒賜諸王大臣之際念及吾弟怡賢親王仙游已周一載不禁凄然涕下援筆賦此
韶光荏苒暗中遷,
開到榴花又一年。
節屆香蒲陳似舊,
貢來細葛賜誰先?
檢文悲覽賢臣頌,
搦管慵裁棣萼篇。
偉績殊勛無可答,
為營佳兆表新阡。
韶光荏苒暗中遷,
開到榴花又一年。
節屆香蒲陳似舊,
貢來細葛賜誰先?
檢文悲覽賢臣頌,
搦管慵裁棣萼篇。
偉績殊勛無可答,
為營佳兆表新阡。
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流逝,石榴花開放時又過了一年。端午節時香蒲依舊陳列如舊,貢來的細葛布該先賜給誰呢?翻檢文書悲傷地閱讀著贊頌賢臣的文章,握筆卻懶得去寫兄弟間的詩章。弟弟的卓越功績無法回報,只能為他營造好的墓地以表追思。
韶光荏苒:時光漸漸流逝。
香蒲:端午節習俗中常陳列的蒲草,與艾草并為驅邪之物。
細葛:細葛布,夏季清涼的絲葛織物,此處指端陽節賞賜的貢物。
賢臣頌:對賢能臣子的贊頌文字,此處特指對怡賢親王胤祥的褒揚之辭。
棣萼(dì è):《詩經·小雅·常棣》以“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喻兄弟親情,后以“棣萼”代指兄弟。
佳兆:指風水好的墓地。
新阡(qiān):新的墓地,此處指為怡賢親王新修的陵墓。
此詩為雍正帝所作。怡賢親王胤祥(雍正帝胞弟)于雍正八年(1730年)病逝,至雍正九年(1731年)端陽節,恰逢其去世一周年。雍正帝在按例向諸王大臣頒賜端陽貢物(冰紈、角黍等)時,觸景生情,因思念亡弟而作此詩,以表哀悼追思。
全詩緊扣端陽節令,由時光流逝起筆,借舊俗新賜的對比、翻檢文書的細節,層層遞進地抒發對怡賢親王的深切懷念。既體現了兄弟間的血脈親情,也暗含對胤祥“偉績殊勛”的高度肯定,是清代帝王親情詩中的真摯之作。
關山如許,不醉卿何苦。酒潑鵝黃嬌似乳,領受高齋夜雨。莫愁濕透芒鞋,道傍醉倒須埋。不見長洲苑里,年年落盡宮槐。
城門伐鼓日欲墮,西山返照入平蕪。玉關秋動氣橫塞,交河霜冷夜彎弧。健兒風吹白豹障,將軍雪壓金仆姑。晝傳羽檄連云戍,夜發精兵到海隅。
幾年辭寵解華紳,佛忍莊恬共嗇神。歲晏始知松柏茂,凌云高節不關春。
曾臥鄰家甕底來,醒時何似醉時佳。行藏敢道慕嘉遁,疏懶不妨同打乖。綠竹叢中拉嵇阮,碧桃開處拍洪崖。紛紛盡與鴻毛等,世事憑君莫介懷。
閩國旌旗越國船,春風奚倖到江天!未能捧日真虛歲,且復占云似往年。辛苦椒盤一紀后,衰涼菱鏡二毛先。夜來見說旄頭暗,拂拭吳鉤競祖鞭。
古柏陰森繞夜臺,枝枝只解向南開。麒麟閣上應圖此,黛色參天雪窖來。蒼蒼不改歲寒姿,絕似天山齧雪時。墓左株株皆祭酒,行人再拜不曾遲。
人采蓮花妍,儂摘蓮子苦。但得郎知味,豈憚涉橫浦。
躍魚依暖景,歸雁逐輕風。隔水麥苗綠,入檐花萼紅。郊原共郁郁,云日故融融。醉眼傷千里,非關江上風。
我夕我牲。猗歟敬止。嘉豢孔時。供茲享祀。神鑒厥誠。博碩斯歆。祖考降響。以虞孝孫之心。
霜蹄輕捷快晴光,古寺時耽野趣長。乘興不知沙徑永,題詩人在水云鄉。
銀河露冷,金杯酒釅,天上人間歡遇。多情終古屬今宵,又豈是、秦朝楚暮。片云乍起,羅衣暗濕,偏有無端風雨。仙家一夢曉雞啼,也添得、陽關離緒。
曲江宴罷注官旋,親舊肥家有酒船。我老學農雖未遂,谷分一石準羊肩。
高車駟馬斷經過,只見春農說早禾。得雨又還傷谷賤,不知誰與緩催科。
圣人去我遠,存者六籍紛。遺跡非口授,從生觀甚勤。往往一師說,反復萬口云。吾聞《易》蠱象,育德而振民。茍徇所不屑,戈矛已相因。前有千年書,后有萬載人。何以立天地,上答君與親。愿持白日心,光明照星辰。為學如登山,來萬陟者僅。徐行必無躓,闊步不到峻。所蔽有厚薄,開塞豈田刃。荀卿善言解,性惡惜未慎。剛決與果敢,道乃日月進。仁義奉孔孟,耿介尊堯舜。悠悠總不濟,百年亦何迅。
籍籍家聲起草萊,詵詵子舍奉蘭陔。翩翻三鳳皆英物,蹭蹬雙駒亦駿才。憶昔綵衣環幾舄,于今清血灑棬杯。何年盛事聯簪組,別有絲綸薦夜臺。卜鄰早效三遷教,負米方休百里勞。樂事難留同逝水,孝思無盡入伊蒿。萬家原上開新冢,舊館人來奠濁醪。況有銘詩傳不朽,長城千古白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