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虞部子成以詩招飲次韻戲答
馬似游龍拂薊臺,
笑予猶得狎群才。
韓嬰自冠儒林學,
莫喚談詩匡鼎來。
馬似游龍拂薊臺,
笑予猶得狎群才。
韓嬰自冠儒林學,
莫喚談詩匡鼎來。
您騎著如游龍般的駿馬拂過薊臺,還笑著說我能與眾多才俊親近。您如同韓嬰般在儒林學問中出類拔萃,就別再召喚像匡鼎那樣善談詩的人來了。
薊臺:可能指古代的一個地名。
狎:親近。
韓嬰:西漢今文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代表儒林學問。
匡鼎:指匡衡,西漢經學家,善說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可知是友人韓子成寫詩邀請詩人飲酒,詩人以次韻的方式戲謔回應。當時可能處于文人交往頻繁、文化氛圍濃厚的時期,詩人與友人之間有良好的互動。
這首詩主旨是回應友人的邀請,突出了朋友間的情誼。其特點是巧妙運用典故,語言幽默。在文學交流中展現了文人之間的才情和趣味,體現了當時文人社交的一種風貌。
老樹經秋葉未霜,一溪流玉落滄浪。有人解得江南意,月下吹簫引鳳凰。曾上君山第一峰,遙看湘岸起秋風。今朝忽憶王摩詰,都在淋漓醉墨中。
千里傷春,江南三月,故人何處汀州。滿簪華發,花鳥莫深愁。烽火年年未了,清宵夢,定繞林丘。君知否,人間得喪,一笑付文楸。幽州。山偃蹇,孤云何事,飛去還留。問來今往古,誰不悠悠。怪底眉間好色,燈花報、消息刀頭。看看是,珠簾暮卷,天際識歸舟。
祥云片片逐征車,袖得葩章與錦書。千樹濃陰垂午旭,一簾爽籟散秋墟。剖圭恰值桐飄后,酌醴還深月出初。帶有馀酣隨夢繞,郵亭不擬賦離居。
千絲萬縷畫樓前,搖曳東風舞翠煙。試問長年能送客,何如系住別離船。
夜永秋氣涼,泠然入窗牖。照眼一編書,開懷一壺酒。念身幸無恨,齒發猶未朽。富貴如浮云,于我亦何有。
逐客當年出帝鄉,不容蹤跡到黃堂。蒼崖屐齒今安在,公獨懷思未忍忘。
當年雙璧甲科郎,未羨燕山五桂芳。奏賦何曾因狗監,諫書直乞罷鷹坊。聚螢窗冷韋編蠹,下馬陵蕪宰樹蒼。不是使君來北海,邦人豈識鄭公鄉。下車不識疾呼聲,郡政清平教亦行。曹相治齊賓蓋老,何侯在楚厚龔生。甘棠通國俱懷惠,遺藁因公得記名。老受一廛無以報,先疇不腆尚堪耕。
蜀道元非易,人言此更難。虎風生萬壑,蛇徑動千盤。北望常思闕,西來不為官。無言羌性異,汝當郡民看。
生也無涯信有涯,幽情謾自惜芳華。每憐修潔聽詩鶴,難遣低斜篆壁蝸。境熟不疑身是妄,慮澄始覺夢成賒。晚晴看遍江頭水,流盡西林一片霞。
新月古岑風,荒戎起羅唝。誰人識碧痕?偶有微心動。
不著闌干百尺高,難容此客臥云濤。深連厚地三千軸,迥壓神仙十五鰲。日影夜生浮畫棟,珠光秋孕射霜袍。醉來白眼看馀子,未許元龍氣獨豪。
乃知帝王自有別,東都真主一言決。明章相繼剛柔絜,永平建初誰敢埒。鄛鄉論政政乃褻,孝和委轡赤精竭。安帝之安安嬖媟,順帝胡然順彼轍。天亦不假諸沖哲,沖帝如殤同短折。跋扈將軍誰敢說,伏尸太尉空嗚咽。眾口雖鉗超臂齧,弒質迎桓徒自滅。桓靈比德閹人悅,五侯十侍深蟠結。海內人豪空齒切,黨禍既成炎緒爇。外兵已至諸熏絕,山陽出舍金刀缺。武擔初向西川截,哭廟終流北地血。兩漢誰傾傾二孽,解酲以酒焉能雪。
君家輪扁本多能,碧軾朱轅照眼明。居士此回無馬坐,郎官不可輒徒行。陳遵投轄情何重,靈輒扶輪報敢輕。別更不須尋土物,載將春色去東城。
飛雨灑門閣,庭溜夕已深。涼飆驚幽幔,秋氣薄單衾。暝壑無霽色,寒蛩多苦吟。室家曠修渚,朋知阻遙林。離群易成咎,獨處難為心。賴此幾上書,□能獨幽襟。念子懷癙憂,豐蔀方滯淫。遺我愁霖唱,要我西山岑。□□未遂陟,旨酒思共斟。毋憚沾衣苦,傾耳遲挐音。
牡丹春后惟枝在,燕子樓空苦恨生。昨淚幾行因擁髻,當年一顧本傾城。分為翡翠籠俱老,訝道泉臺伴不成。猶勝分香臺上妾,更無一個哭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