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養都指揮思親卷
椿陰慘澹荊花拆,莫嘆陽和雨露偏。
行道由來自家始,人生有志在芳年。
西江分閫升賢佐,功憶先人百戰馀。
移孝為忠有勛業,他年光映史臣書。
椿陰慘澹荊花拆,莫嘆陽和雨露偏。
行道由來自家始,人生有志在芳年。
西江分閫升賢佐,功憶先人百戰馀。
移孝為忠有勛業,他年光映史臣書。
椿樹樹蔭暗淡,荊花凋謝,不要感嘆陽光雨露分配不均。踐行道義要從自己家庭開始,人在美好的年紀應該有志向。在西江擔任軍事要職提拔賢能的輔佐者,功績讓人想起先人的百戰經歷。把對親人的孝轉化為對國家的忠從而建立功勛,將來光輝事跡會載入史冊。
椿陰:椿樹的樹蔭,椿常象征父親。
荊花拆:荊花凋謝,荊花常象征兄弟,這里可能暗示家庭變故。
陽和:春天的暖氣,比喻恩澤。
分閫:指擔任軍事要職。
移孝為忠: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可能當時養都指揮家中有變故,作者為安慰并鼓勵他,寫下此詩,勸其化悲痛為力量,移孝為忠,建立功勛。
此詩主旨是勸慰養都指揮,鼓勵他在家庭變故后積極進取,移孝為忠建立功業。詩中情理交融,在當時能起到激勵人心的作用,展現出積極的價值觀。
紛紛過眼不須驚,利害相磨卒未平。
伎倆雖多無實效,聰明到了是虛名。
溫涼寒熱四時事,甘苦辛酸萬物情。
除卻此心皆外物,此心猶恐未全醒。
懷道初名世,乘時遂致君。
平分百年算,中據兩臺文。
行翣連寒樹,凝笳上晚云。
路人那得識,揮涕指幽墳。
堯夫吟,天下拙。
來無時,去無節。
如山川,行不徹。
如江河,流不竭。
如芝蘭,香不歇。
如簫韶,聲不絕。
也有花,也有雪。
也有風,也有月。
又溫柔,又峻烈。
又風流,又激切。
子孝親兮弟敬哥,訓賢妯娌事翁婆。
好遵孟母三遷教,須讀張公百忍歌。
孝友睦婣兼任恤,智仁圣義與中和。
當時曾子同楊博,子孝親兮弟敬哥。
先天事業有誰為,為者如何告者誰。
若謂先天言可告,君臣父子外何歸。
眼前伎倆人皆曉,心上功夫世莫知。
天地與身皆易地,己身殊不異庖犧。
秦望山前曉雁斜,蕺山云外看黃花。
誰能蔕芥關心緒,且插茱萸伴物華。
歲計簿書寧有盡,日生公事了無涯。
樽前況有兵廚酒,不待兵廚酒亦賒。
有客高懷脫世塵,碧灣晴檻樂游頻。
無心自合波中月,照影誰分鑒內人。
莎砌亂蛙爭噪雨,杏梁雙燕欲留春。
長年老厭趨豪末,來揖孤云作上賓。
頭白已多時,況能垂白髭。
不如猶甚幸,竊比未全衰。
潤屋雖無鏹,承家卻有兒。
敢言貧凈潔,似我亦應稀。
廣陵歸客嘆飛蓬,懷古傷離向此中。
前世翻波那復問,十年彈指已成空。
樓頭畫角催殘日,城上寒鴉噪晚風。
井徑蕭條人不見,又隨潮信度江東。
風暖轉鳴禽,天低薄薄陰。
煙容凝垅曲,雨意弄河心。
柳隔高城遠,花藏舊縣深。
獨憐身臥病,猶許后春尋。
千家樓閣麗朝暉,人到于今說釣磯。
雨后數峰驕欲鬭,春來兩港活如飛。
高吟多謝沈家令,中酒長憐杜紫微。
更愛嚴城無鎖處,白云搖漾去還歸。
借有百年在,都如一夢回。
幻生還復滅,仙去不重來。
樂色閑宵院,衣香秘夜臺。
行人知令淑,哭送侍兒哀。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忖度時。
先見固能無后悔,至誠方始有前知。
己之欲處人須欲,心可欺時天可欺。
只被世人難易地,堯夫非是愛吟詩。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試手時。
善死自明非不死,有知誰道勝無知。
楊朱眼淚惟能泣,宋玉心胸只解悲。
為報西風漫相侮,堯夫非是愛吟詩。
終日行山不出城,城中山勢與云平。
萬家市井魚鹽合,千里川原彩畫明。
坐上潮風醒酒力,晚來巖霧蓋鐘聲。
歸時休更燃官燭,在處紗燈夾道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