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
洛浦驚鴻別,高唐暮雨歸。
玉簪如有意,燭滅掛羅衣。
黃鳥小囪幽,狂揮墨欲流。
麗人鴉髻上,五寸玉搔頭。
洛浦驚鴻別,高唐暮雨歸。
玉簪如有意,燭滅掛羅衣。
黃鳥小囪幽,狂揮墨欲流。
麗人鴉髻上,五寸玉搔頭。
像洛水邊驚鴻般的佳人離別,似高唐的暮雨歸來。玉簪若有心意,在燭火熄滅后掛在羅衣上。黃鳥在小窗內幽靜啼鳴,揮墨創作時靈感如泉涌。美麗的女子烏黑發髻上,插著五寸長的玉簪。
洛浦驚鴻:出自曹植《洛神賦》,形容女子輕盈優美的姿態。
高唐暮雨:化用宋玉《高唐賦》中楚王與神女的故事,常指男女之情。
玉搔頭:即玉簪。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可能是詩人在見到美麗女子佩戴玉簪后有感而發,或是在創作過程中聯想到佳人,結合自身創作心境而作。
這首詩以玉簪為線索,將佳人形象與創作情境相結合。主旨圍繞對佳人的贊美和創作的愉悅。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優美,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較高的語言駕馭能力和浪漫情懷。
秋風吹斷綠楊絲,釃酒臨江送我時。出使幾時還使節,憶君長日把君詩。云遮北望瑤京遠,水淺南河綵鹢遲。趍走王程身慚老,海波東逝日西馳。
萬戶秋風砧杵哀,殊方今夕故人來。竹間涼露瀟瀟下,樓上浮煙細細回。地僻柴門無過客,家貧樽酒有馀杯。疏簾碧簟須同醉,明月青天為爾開。
送別滕王閣,忽已七年秋。許我東絹一匹,放筆托韋侯。那已烽煙澒洞,竟爾滄桑換世,頓冷昔時游。魯殿靈光在,椿壽說莊周。祝君去,湖波軟,櫓枝柔。可奈鷗浮蝸寄,海上暗淹留。此頌盧鈞八秩,再頌潞公九秩,笑傲穩南樓。兕觥遙共晉,社酒滿金甌。
日暮行湘水,春深別上都。系舟南斗近,倚劍北云孤。骨肉千行淚,風塵萬里軀。王孫江上草,何處采蘼蕪。
蚊幌雨來卷,燭蛾燈上稀。啼兒冷秋簟,思婦問寒衣。簾斷螢火入,窗明蝙蝠飛。良辰日夜去,漸與壯心違。
步入齊城見石麟,荒涼莎草欲無春。北風著意如相識,吹雪花來候遠人。
秋色今如許,秋期閒未閒。囊中時貯藥,夢里亦尋山。曉樹迎霜早,寒潮帶月還。對景堪延賞,無然靜掩關。
后事真難問,前因更可哀。幾人收涕淚,一雨長莓苔。霽影山圍住,風聲雁帶來。誰教民氣塞,遠望一登臺。
入仕不為宰,無異面墻壁。如何今世人,指作富貴厄。區區為身謀,反謂第一策。皇皇百里民,誰為訪休戚。
愁來又路從煙草。東風不把蘼蕪掃。絲短絲長,將愁縈繞,萋萋一片先春老。紫騮嬌向香泥倒。綠乾紅濕多行潦。欲問蘿村,無人知道。茫茫不覺山花好。
玉簫聲斷綵云移,翠翟飄風欲下遲。記得掖垣東畔立,碧梧紅日看來儀。
微風清扇,云氣四除。皎皎亮月,麗于高隅。興命公子,攜手同車。龍驥翼翼,揚鑣踟躕。肅肅宵征,造我友廬。光燈吐輝,華幔長舒。鸞觴酌醴,神鼎烹魚。弦超子野,嘆過綿駒。流詠太素,俯贊玄虛。孰克英賢,與爾剖符。
同作天涯客,樽前惜別身。落花寒食雨,載酒永和春。草色長亭路,鞭絲曲水濱。徘徊云樹外,猶自望車塵。
佛螺雙髻矗層嵐,云穴呀空蘚暈銜。異日主公求肖像,居然認得傅溪巖。
長堤枕春郭,斷岸入殘暉。棲鳥張燈起,驚鳧解纜飛。古人堪墮淚,吾道豈常非。未識臨河意,中流擊枻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