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桃川至辰州絕句四十有二 其四十一
大麥雖黃草與長,
趁春只用野生桑。
為生可嘆微如是,
應坐人稀地力荒。
大麥雖黃草與長,
趁春只用野生桑。
為生可嘆微如是,
應坐人稀地力荒。
大麥雖然已經泛黃,但雜草也在瘋長,趁著春天養蠶只能用野生的桑葉。百姓的生計如此微薄令人嘆息,這應該是因為人口稀少,土地荒廢的緣故。
與長:一起生長。
趁春:趁著春天。
為生:謀生,維持生計。
坐:因為。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在從桃川到辰州的途中,看到當地鄉村景象,有感于百姓艱難的生活狀況而創作。當時可能因戰亂等原因導致人口減少,土地荒蕪,百姓生活困苦。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百姓生計艱難,特點是通過描繪鄉村景象揭示社會問題。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注,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衲僧巴鼻,圓明絕颣。
直須推倒,卻要扶起。
玉馬飲干明月泉,泥牛耕破玻璃地。
披毛戴角異中來,天上人間能幾幾。
山擁云腴,水懷月晝。
照徹體前,湛存身后。
機頭梭路微分,針鼻線芒初透。
靈涵萬象兮彼不遺余,坐斷十方兮我無滲漏。
只個家風,窮而卻通。
于其間內紹外紹,在里許轉功借功。
至游而默,妙用而沖。
氣溫溫而春活,心湛湛而秋空。
相隨來也兮,頭頭契同。
不是心,不是物。
非天非人,非僧非俗。
南北東西莫我尋,長短方圓莫我測。
牛飲星河,兔眠月窟,徹底靈明破昏塞。
末山超拔兮頂相不形,鐵磨變通兮舌頭無骨。
瑟瑟霜風夜聒耳,小院枕衾如潑水。
夜清火冷不成眠,起就短檠閱諸子。
掩卷嗟嗟今古人,遺風可喜仍可嗔。
風日相憐紛無已,一笑玄之妄亦真。
我今是非兩俱絕,百巧百中不如拙。
寂然無復一念邪,那有黃冠下鞭鐵。
藥病相攻雙去難,心華開發自家禪。
天真歷歷非修證,日用堂堂豈授傳。
高步丹霄知得計,止啼黃葉信成權。
底時屑屑行泥滓,可笑蝸牛自涴涎。
幾許歡心幾許愁,好看野老兩眉頭。
家風平貼清如鏡,水瘦山空一樣秋。
手段通變,身心自由,不怕風濤雪擁舟。
海上三山頹一掣,六鼇連落上金鉤。
華岳連天秀,黃河輥底流。
蔥路桃溪浩莽春,彤甍栱桷曜芳晨。
衣如方士客閑劇,園號儀同勢絕倫。
梓幄桂旗端解賦,橘藩筿塢孰為鄰。
畦畦姜芋葵荽蓼,物物蕃滋輔主人。
瘦削而黃,慣窮不忙。
閑情許淡,默味能長。
靈犀之通一點暈,老蚌之蘊千年光。
而今到處相隨去,頭頭的的露堂堂。
進賢嘩玉青云侶,十二陽秋閟城府。
飛鳴眾里何少多,根墢道旁誠李苦。
肅然注仰耋浮圖,珍重誰家木居士。
袖章陳列有倫敘,終更右移聊改步。
貝多小品老耽伽,高屋帽檐持論古。
丹青簡素寫真行,茗醞鲞腒頻草具。
俸清不足賑貧交,雨潦涉旬魚躍釜。
時書檄尾文昌臺,月曳敝裾槐棘府。
昔賢浩歌金馬門,或亦簞瓢松菊主。
空空自笑兩端竭,志愿不應惟阿堵。
初平兄弟羝眠所,山下逍遙返民畝。
大道安知利與榮,唐彬何人高此舉。
一尺水,一丈波,五百生前不奈何。
不落不昧商量也,依前撞入葛藤窠。
阿呵呵,會也么。
若是你灑灑落落,不妨我哆哆和和。
神歌社舞自成曲,拍手其間唱哩啰。
句里明宗則易,宗中辨的則難。
也須是到個時節,始得色轉不見身。功亡不知位。
絕憐大匠一斲泥,不犯祖師三尺鼻。
兒孫去后阿誰共守清貧,臣庶退時獨自難稱尊貴。
未應牢杜敬通關,寄傲足怡元亮顏。
冗齪凡庸何異目,粗疏潦倒幸投閑。
平生那識賈三倍,晚節猶窺道一斑。
調燮裁成真大治,茂弘先進實非孱。
入手新詩奪化機,一天星斗夜無輝。
想君佳思真泉涌,索我強辭似箭飛。
平昔端為覆醬用,臨時那得錦囊歸。
不如且遣長須去,兀坐冥搜更下帷。
只個家風,八面玲瓏。
斗柄橫而河淡,夢鶴起而巢空。
功中退步就位,位里移身借功。
靈靈了了處同中有異,湛湛澄澄處異中有同。
隨宜也機輪宛轉,妙應也關捩虛通。
佛子住此地,即是佛受用。
經行及坐臥,常在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