棧道雜詩 其二
山勢日以高,山氣日以橫。
俯首壑前云,側足身外徑。
陟嶺知勢積,薄霄畏身殉。
俯視升氛勞,始知奔峭盛。
身已陟云梯,前山猶萬仞。
風餐露宿中,更向前林進。
昨宵最高峰,已在舄底襯。
中天腐骨輕,下界塵懷凈。
臨深履薄中,涉險惟一敬。
山勢日以高,山氣日以橫。
俯首壑前云,側足身外徑。
陟嶺知勢積,薄霄畏身殉。
俯視升氛勞,始知奔峭盛。
身已陟云梯,前山猶萬仞。
風餐露宿中,更向前林進。
昨宵最高峰,已在舄底襯。
中天腐骨輕,下界塵懷凈。
臨深履薄中,涉險惟一敬。
山勢一天比一天高,山間霧氣一天比一天彌漫。低下頭能看到壑谷前的云朵,側著腳走在山路之外。攀登山嶺才知道山勢的累積,接近云霄害怕自己會喪命。俯視升騰的霧氣,才知道陡峭的山峰是如此壯觀。自己已經登上了云梯般的山路,前面的山峰仍有萬仞之高。在風餐露宿中,繼續向前林進發。昨晚還在最高峰,如今它已在腳下襯托。身處高空覺得身軀如腐骨般輕盈,塵世的雜念也都清凈了。在面臨深淵、行走薄冰般的險境中,涉險唯有心懷敬畏。
日以:一天比一天。
橫:彌漫。
側足:側著腳行走。
陟(zhì):攀登。
薄霄:接近云霄。
殉:喪命。
升氛:升騰的霧氣。
奔峭:陡峭的山峰。
云梯:形容山路陡峭如梯。
仞:古代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風餐露宿:在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舄(xì):鞋。
中天:高空。
腐骨:指身軀。
塵懷:塵世的雜念。
臨深履薄:面臨深淵,腳踩薄冰,比喻小心謹慎,唯恐有失。
敬:敬畏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詩人在行走棧道的過程中,被沿途險峻的山勢所震撼,在風餐露宿、艱難攀登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記錄自己的旅途經歷和內心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登山的艱險和途中感悟。其突出特點是生動展現山勢之險和心境變化。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以質樸文字記錄旅途,有一定生活和文學價值。
迢遞蒼山路,洪崖不可尋。風雷懸絕壁,花藥暗長林。晚水東西渡,春禽下上音。回看歌舞地,高閣自城陰。
翠壁崚嶒五岳連,恍疑仙掌出扶天。回環遙鎮千溟浪,叆叇長浪百瑞煙。似鼓群山來北拱,已標奇甸正南懸。陽春雅調應相續,俊羽清商起太原。
依闌空作風前舞。香心一脈開無主。年年誤,今年又并斜陽去。
一自相從十八姨,春山游遍故枝移。撲簾時助嬌娥繡,點硯常窺騷客詩。國色尚存衣帶引,清香不改月明知。蝶來北苑蜂南去,誰向樓頭話別離。
董奉門前朝暮霞,無時不是杏開花。橋南人渡迷橋北,問道花開第幾家。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聲舞態異前溪。御史府中何處宿,洛陽城頭那得棲。彈琴蜀郡卓家女,織錦秦川竇氏妻。詎不自驚長淚落,到頭啼烏恒夜啼。
鸞股先尋斗草釵,鳳頭先繡踏青鞋。衣裳宮樣不須裁。軟玉鏤成鸚鵡架,泥金鐫就牡丹牌。明朝相約看花來。
一徑幽姿迥不同,漫隨紅紫笑春風。螳螂不是當車者,接葉攀條隱綠叢。
旅夢難安枕,村酤不滿瓶。
闕塞若廄馬,奔騰多奇厖。愨爾不可沮,西來何悾悾。駿足忽勒破,英才如拘龐。有客善體物,新詩留僧窗。晏輩豈足道,微瀾生盆缸。徑續杞菊意,來浮玻璃江。吏部昔竄謫,猶能題臨瀧。況此六大寺,磓堂時鳴樁。紫翠出萬瓦,天風旋珠幢。興寄百斛鼎,無才誰其扛。會聽項籍約,吾將從之降。
欲雨猶未雨,登臨去復疑。新詩愁對客,濁酒須應時。
送春聊酌洗春杯,羅帕新詩懶向裁。今日好將愁共去,明年莫帶病俱來。蜂須鳥舌先占信,柳眼花心倩作媒。依約海棠枝上月,燒燈無那興徘徊。
遲日郊原好,杖藜春色隨。此行端不惡,對酒醉何辭。竹外名花發,檐間野鳥窺。晚來登閣望,山水更幽奇。久欲尋高隱,今朝信馬行。閑看花上蝶,靜聽柳間鶯。披豁塵襟盡,從容樂事并。醉來猶有恨,未許見傾城。
翹翹青梧枝,列列陳鳳實。眾羽何噈噈,而不食其實。枯萼冒秋陰,淅瀝日委地。啖彼林端禽,敗桃生蠹柿。
雙旌未逐詔書還,放適何妨且謝安。地拔鵝峰長突兀,天教老子得蹣跚。病瘳不必維摩問,客醉誰知太守歡。更乞為時推此意,要令宵旰九重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