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故知容州朝請陶公章二首 其二
顧予生最后,
相去又臨川。
欠識先生面,
幸親令子賢。
典型端有自,
衣缽豈無傳。
德似君家好,
清修一節堅。
顧予生最后,
相去又臨川。
欠識先生面,
幸親令子賢。
典型端有自,
衣缽豈無傳。
德似君家好,
清修一節堅。
我出生得最晚,與您又遠隔在臨川。遺憾未曾見過先生的面容,有幸能親近您賢能的兒子。您的典范形象自有根源,學問德行的傳承怎會中斷?德行像您家這般美好,清廉自守的節操始終堅定。
顧予:發語詞,無實義,猶言『我』。
相去:相距,指空間距離。臨川:地名,今江西撫州一帶。
令子:對他人兒子的尊稱。
典型:可作為典范的人物或事跡。端有自:確實有根源。
衣缽:原指僧尼法器,后喻指學問、德行的傳承。
清修:指清廉自守、修身自持。一節:一種節操,此處強調其堅定。
此詩為詩人悼念已故的知容州朝請陶公而作。詩人雖未與陶公直接謀面,但與陶公之子有交往,故通過挽詩追思陶公的德行,肯定其家族精神傳承,表達敬意與悼念。
全詩以『未識面』卻『親令子』的視角切入,由子及父,突出陶公『典型』『清修』的德行;既含未謀面的遺憾,更重其精神傳承的贊頌,是一首情感真摯、重點突出的挽詩。
沉沉無語意如癡,春到窗前竟不知。 忽見寒梅香欲褪,一枝猶憶寄相思。
寶劍橫斜天欲曉,洗凈魔佛逼人寒。 匣中陰陰光生處,衲子徒將正眼看。
白額藏巖煙霧昏,異中來也自驚群。 草深直下無尋處,觸著輕輕禍到門。
釣得鱸魚不賣錢,船頭吹火趁新鮮。 樽有酒,月將圓,落得今宵一醉眠。
化鶴歸來淚滿襟,文章氣節重東林。 祇緣紅豆難拋擲,怕問西湖水淺深。
南渡倉皇國事非,玉環悔未系羅衣。 登仙獨讓孫公子,自作鴛鴦拂水飛。
憶昨朝真暫憩留,清宵澒洞乳泉流。 重來人在山尤好,剩喜涼生暑頓收。 玉柱擎天高拔地,翠蛟擁日冷涵秋。 蠅頭蝸角如飴美,林下誰能一轉頭。
積雪暗重云。閑愁入歲新。小紅爐、薄酒能溫。無奈此中消未得,才遣去、又還人。 寥落舊情親。繁華事易陳。話悲歡、識曲誰真。屈指古今多少事,都只是、鏡中春。
將對欲,可對堪,德被對恩覃。權衡對尺度,雪寺對云庵。安邑棗,洞庭柑,不愧對無慚。魏征能直諫,王衍善清談。紫梨摘去從山北,丹荔傳來自海南。攘雞非君子所為,但當月一;養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山谷松風賦響湯,茗甌今帶六經香。 君詩莫道窮無對,高出車聲繞九羊。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后來何酷。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疆圻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庭下石榴花亂吐,滿地綠陰亭午。午睡覺來時自語,悠揚魂夢,黯然情緒,蝴蝶過墻去。 骎骎嬌眼開仍,悄無人至還凝佇。團扇不搖風自舉,盈盈翠竹,纖纖白苧,不受些兒暑。
橫笛何人夜倚樓,小庭月色近中秋。 涼風吹墮雙梧影,滿地碧云如水流。
項城韓云門,名堳,聘戚氏女,未幾,兩目失明。戚謂韓郎年少能文,必成遠器,而配以盲女,非偶也。欲毀婚而終女子于家。韓之父母將許之,云門毅然不可,如禮迎娶以歸。戚不得已,媵以美婢。云門曰:“人情見則欲動,不若無見,以全我居室之好。”遂遣婢還。后以壬子拔貢舉于鄉,出為教諭。摯婦偕行,伉儷無間。豫人稱其篤行,以為宋之劉庭式再現于今。
蟠桃一實三千年,銀杏著子三十載。 老僧只作旦暮看,汝莫匆匆宜少待。 階前始芽今出屋,便是攜籃走僮仆。 伴我東園看菜歸,與汝煎茶剝柔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