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明燈錯落,園林深處映射出璀璨絢麗的光芒,有如嬌艷的花朵一般;由于四處都可通行,所以城門的鐵鎖也打開了。人潮洶涌,馬蹄下塵土飛揚;月光灑在人們身上,仿佛追隨他們一同游走。歌女們濃妝艷抹,像盛開的桃李花;她們邊走邊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你也不要著忙,莫讓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啊!
火樹銀花:比喻燦爛絢麗的燈光和焰火。特指上元節的燈景。合:匯聚。
星橋:星津橋,天津三橋之一,“洛水貫都,以像星漢”,故名。鐵鎖開: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取消宵禁,鐵鎖開啟,任人通行。
暗塵:暗中飛揚的塵土。
游伎:歌女、舞女。秾李:此處指觀燈歌伎打扮得艷若桃李。
落梅:曲調名。
金吾:京城禁衛軍的長官。不禁夜:指取消宵禁。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計時器具,即滴漏。
這首詩是蘇味道任宰相時所作。唐朝時,京城每年正月十五夜要舉行盛大燈會,以慶祝佳節。當時京城實行宵禁,只有正月十五這一夜取消宵禁,讓百姓盡情游樂。蘇味道在這個特殊的夜晚,寫下此詩描繪節日的熱鬧景象。
此詩主旨是描繪上元節的熱鬧場景,其特點是生動形象地展現節日氛圍。它是描寫上元節的經典詩作,對后世同類題材創作有一定影響。
陋巷絕投贈,朱門多饋遺。軒冕世所隆,圣賢久相嗤。淵明受饑迫,出門無所之。嗟彼惡木陰,寧足蔭其軀。漂母者何人,殷勤在瑤詞。黃金等山岳,臨沒誰當持。豈若茲主人,炳有千秋垂。
舊家姑娣別經年,歲月圍爐剖橘筵。侍女卻防歡喜炭,笑花飛上畫裙緣。
東風吹柳樹,日暮絮紛飛。對此懷春色,其如嘆客衣。雛鳧浮水綠,野鶴帶晴暉。芳草游人盡,天涯獨未歸。
君家兩杏鬧春色,濃淡胭脂染不齊。試喚趙昌來貌取,若邊好著白鷴棲。
眾竅因成籟,一弦猶撫琴。豈能諧里耳,聊以散幽襟。地古春懷遠,杯涼夜語深。三農方望雨,明月最宜陰。
以石為粱黍,石理難耕耘。以石為麻帛,石色難玄纁。海水飛天杭,往不及其群。如何窮老翁,至死樂我員。龍鱗亦可葬,魚腸亦可墳。所痛古周孔,無罪見烹焚。哭石復咒石,慎勿化香蕓。
青埂石頭絳草仙。百草叢里斗芳妍。一枝凝艷傾寰宇,九域摛芬騁坫壇。揮妙筆,寫吟箋。清涼勝境會群賢。曹沾精爽凌云笑,紫氣紅光牛斗間。
神游忽到云臺宮,太華彩翠明秋空。曲廊下闞白蓮沼,小閣正對青蘿峰。林間突兀見古碣,云外縹緲聞疏鐘。褐衣紗帽瘦如削,遺像恐是希夷翁。窮搜未遍忽驚覺,半窗朝日初曈昽。卻思巉然五千仞,可使常墮戰塵中。小臣昧死露肝鬲,愿扈鑾駕臨崤潼。何當真過此山下,百尺裊裊龍旗風。
整刷衣裾紫翠新,曉天風露壓雞晨。應知不置蓮花漏,長喚林中宴坐人。
新荷夜卷梨花雨,青山倒浸琵琶渚。新裁荷服雅稱身,著入池中不知所。床頭《黃石》讀已盡,尚余一卷金仙語。施之人間無所用,挾向松林避煩暑。林中月出遲漁郎,嶺上茶生期姹女。鄉音啞啞可憐生,賤卻清宮激梁楚。
眼前秋色嶺頭梅,廣陌征塵一并催。好去不須頻憶我,祖山一定是歸來。
朔風刮地捲寒埃,非霰非霜旋作堆。密灑漁蓑粘玉屑,亂隨馬足散銀杯。曉妝都棄香奩粉,夜坐頻挑鐵箸灰。世上熱官那識此,東華爭踏軟紅回。
共抽靈草報天恩,貢令分明使指尊。邏卒日循云塹繞,山靈亦守御園門。
雨濕林崖色,洇然綠到船。人歌驚白羽,飛破楚山煙。
兩度歸江漢,重來度濁河。塵容三老諳,驛路二旬過。霜薄天初朗,風輕曉亦波。太行山色近,西望碧嵯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