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五詠 其五 僧伽塔
山頭孤塔閟真人,云是僧伽第二身。
處處金錢追晚供,家家蠶麥保新春。
欲求世外無心地,一掃胸中累劫塵。
方丈近聞延老宿,清朝留客語逡巡。
山頭孤塔閟真人,云是僧伽第二身。
處處金錢追晚供,家家蠶麥保新春。
欲求世外無心地,一掃胸中累劫塵。
方丈近聞延老宿,清朝留客語逡巡。
山頭那座孤立的僧伽塔,仿佛封閉著超凡的真人,據(jù)說這塔與僧伽大師有著密切關(guān)聯(lián)。各地信眾紛紛用金錢來供奉,以求保佑家家戶戶的蠶桑和麥收能迎來新春的好收成。我想尋得世外那毫無雜念之地,好掃除心中累世積累的塵埃。最近聽聞方丈邀請了德高望重的老和尚,清晨留客交談,話語舒緩。
閟(bì):封閉,這里有隱匿、守護之意。
僧伽:指唐代高僧僧伽大師,被尊為觀音菩薩化身。
晚供:晚間的供奉。
累劫塵:累世積累的塵世煩惱。
方丈:佛寺住持居住的地方,也代指住持。
延:邀請。
老宿:年高而有德的僧人。
逡巡:從容不迫,舒緩。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宋代佛教較為盛行,各地多有佛塔寺廟。詩人可能在游覽揚州時,見到僧伽塔及周圍人們的供奉祈福場景,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當時社會相對穩(wěn)定,人們在追求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也有宗教信仰方面的精神寄托。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僧伽塔的神圣以及人們對其的信仰,同時表達詩人對超凡境界的向往。詩的特點是將宗教元素與世俗生活相結(jié)合,既有對宗教的尊崇,又反映了民間的生活狀態(tài)。在文學(xué)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為研究宋代宗教文化和社會生活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自憐衰老貌,燈影雪千莖。藥餌扶吾病,詩書寄此生。
郎官調(diào)綠綺,谷雪賞初晴。兩忘弦與手,流泉松吹聲。問言踰八十,云嘗見河清。掛帆望九華,神人歘相迎。啖以海上棗,歡愛若平生。玄遇寧復(fù)得,惜哉遺姓名。
遮眼群峰雨,驚秋一葉風(fēng)。僧歸建鄴寺,詩到豫章公。鮭菜真堪戀,桃笙不待攻。澡身方得計,瓶外有馀空。
玉漏春遲,鐵關(guān)金鎖星橋夜。暗塵隨馬。明月應(yīng)無價。天半朱樓,銀漢星光射。更深也。翠娥如畫。猶在涼蟾下。
繡嶺宮前西日暉,忽驚嵐氣上人衣。人家隔岸留殘照,樓閣經(jīng)年掩翠微。游子不知秋已暮,蹇驢直與世相違。何當寫我臨流處,黃石橋頭看釣磯。
湖上秋風(fēng)生,推窗綠無數(shù)。不制三閭裳,但制三閭賦。
寶氣珠光炫少年,翩翩裙屐赴華筵。偶逢蕭史忙噓玉,乍見洪崖便拍肩。烹火鼠,膾冰蠶,珊瑚擊碎不須憐。席終一朵紅霞去,知是云璈第幾仙。
我昔扁舟上耶溪,尋君直過丹井西。長松月冷啼子規(guī),春風(fēng)滿地芳草齊。樓殿玲瓏金碧涌,鐘聲不出松云重。老猿掬澗山影亂,翠禽啄露巖花動。此時相見不作難,握手笑上松花壇。壇下十萬青瑯玕,空陰漠漠常風(fēng)寒。我對青山論今古,青山茫茫無一語。知其與我忘爾汝,石瓢酌我云根乳。泠然使我肝膽清,飄裾欲度浮云輕。千峰回影陷落日,萬壑欲盡松風(fēng)聲。回首溪山忽成別,幾見江梅飛白雪。洞庭湖上聽夜雨,仲宣樓頭望明月。煢煢對景傷古情,寸心欲吐書難憑。何當相晤一抵掌,與君細看真《蘭亭》。
孟仲爭秋毒熱新,自今三指算歸旬。已判明月隔千里,可對茱萸少一人。面目已憑詩寄去,笑談須待自將來。香泉不煮雙金榼,候取歸人趁菊開。
潤雨難滋柳葉乾,長堤零落不成煙。散材莫道無功用,又為人間綠一年。
醉拋衣帶成河漢,淚灑云山作汴湘。火借愁心為地獄,酒空塵欲即天堂。
巫閭控北戶,蔥嶺奠西隅。茲地陰陽合,中天洞壑孤。黃樞楆正位,紫氣護真圖。近接浮丘宅,深藏軒后符。疏峰連太乙,列館象清都。圜宮猶漢筑,馳道尚秦除。肅肅泥書秘,森森羽蓋趨。仙游微見跡,帝幸暗聞呼。露洗千齡柏,霜封九節(jié)蒲。星榆臨砌發(fā),月莢應(yīng)時敷。將訪三山記,猶迷七圣途。今朝陪廣樂,直擬到方壺。
三月雰雰雨,曾無兩日晴。旅懷常寂寞,佳節(jié)負清明。野樹暮云合,山溪春水平。彭郎有音信,處處避回兵。
昭王臺畔朔風(fēng)高,萬馬鳴雕夜夜號。是處向多游俠客,豈堪重贈呂虔刀。
雨積疑天漏,溪高詫陸沈。赪山勞竟歲,袖手失千金。豺虎深時見,風(fēng)濤亂敢尋。楚弓還楚得,子母漫經(jīng)心。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