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挽恩恤道四川崇慶州牧常老先生 其一
揮戈殲馘烈當年,愈信文優(yōu)武更全。
志節(jié)淩霜飄玉闕,精忠貫日映金川。
魂歸夕嶺乾坤老,祀享浣花俎豆鮮。
麟閣標名垂萬古,先生真不愧勛賢。
揮戈殲馘烈當年,愈信文優(yōu)武更全。
志節(jié)淩霜飄玉闕,精忠貫日映金川。
魂歸夕嶺乾坤老,祀享浣花俎豆鮮。
麟閣標名垂萬古,先生真不愧勛賢。
當年您揮舞著兵器奮勇殺敵,無比壯烈,更讓人相信您不僅文才優(yōu)秀,武藝也十分全面。您的志節(jié)如霜般高潔,在朝廷中閃耀;精忠之心如日般明亮,映照在金川大地。如今您的魂魄回歸西山,仿佛乾坤都為之蒼老;您受祭祀于浣花之地,祭器里的祭品新鮮豐盛。您的名字被銘刻在麒麟閣上,流傳萬古,先生您真不愧是功勛卓著的賢才。
揮戈殲馘(guó):揮舞兵器殺敵。馘,古代戰(zhàn)爭中割取敵人的左耳以計數(shù)獻功。
玉闕:指朝廷。
金川:地名,這里可能是老先生戰(zhàn)斗過的地方。
夕嶺:西山。
浣花:可能指浣花溪,代指祭祀之地。
俎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禮器,亦泛指各種禮器,這里指祭祀。
麟閣:即麒麟閣,漢宣帝曾將功臣的畫像陳列于麒麟閣,以表彰他們的功績。
這首詩是為悼念四川崇慶州牧常老先生而作。常老先生可能在當?shù)貫楣倨陂g,有過英勇殺敵、保衛(wèi)地方的事跡,其文才武略皆受人稱道。詩人在老先生去世后,懷著崇敬和惋惜之情寫下此詩,以表達對他的緬懷和贊頌。
這首挽詩主旨是贊頌常老先生的功績和品德。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生動的描寫和用典,展現(xiàn)了老先生的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廣泛影響,但在地方文化中,是對有功之臣的一種紀念和歌頌。
昔年半菽費憂謀,今日千金橐送收。止足不生清夜想,蠅營直向死前休。
藥味多從遠客赍,旋添花圃旋成畦。三椏舊種根應異,九節(jié)初移葉尚低。山莢便和幽澗石,水芝須帶本池泥。從今直到清秋日,又有香苗幾番齊。
人間歧路足千盤。心遠地常寬。玄都絳闕憑彈指,無人處、駕鶴驂鸞。清夢朝飛九水,吟懷暮落千山。頻年。新制遠游冠。楚怨不須彈。煙云供養(yǎng)隨行腳,空回首、急浪奔湍。解語花應含笑,無言石已成頑。
舊時燕子尾毿毿,重覓新巢冷未堪。為報道人歸去也,杏花春雨在江南。
飛泉屋后銀河懸,孤松屋上蒼龍眠。四山無數(shù)白云出,好柳五株當門前。葛巾丈人步其下,悠然別有山中天。
雖發(fā)齊兵未不臣,問時何用便銷魂。一生才勇都纖小,可怪區(qū)區(qū)掃相門。
但覺焦原苦,何當沛澤流。夕風微報響,古木暗藏秋。未事冥難測,閒心遠作愁。亂山高下碧,煙靄澹浮浮。
一階春雨兩檐風,冷枕青燈睡未濃。欲斷新篇無好語,喜君消息到黃龍。
在昔盛壯時,為貧亦求仕。終然返故廬,謀道不謀己。豈不憂饑寒,折腰固吾恥。左手招夷齊,右手揖綺里。何必駟馬車,策勛耀前紀。時行吾則行,時止吾則止。行止未有涯,醉鄉(xiāng)差可恃。
葭琯陽初動,梅梢雪未消。年華雙鬢改,羈旅一身遙。未許甘衰朽,何須嘆寂寥。丹心逐云物,呈瑞絢晴霄。
所樂非吾獨,人人共此情。往來三伏里,試酌一泓清。
曳杖辭三島,投簪傍五湖。九丘窮倚相,片語失潛夫。鶴唳天門遠,鵬摶海色孤。近來秋興劇,散發(fā)臥菰蘆。
經術何曾得暫行,漢家空有表章名。石渠但把雷霆壓,焉用低帷鑿壁生。
丹橘村邊獨火微,碧流明處雁初飛。蕭條落葉垂楊岸,隔水寥寥聞?chuàng)v衣。
華夷兵合汴城圍,應舉書生翰墨輝。斜虎已逃宮駕亂,腐儒猶整舊襕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