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幼度明府下車龍門以便面詩見寄用來韻卻答
有客云霄上,尋盟丘壑中。
因知王不好,始信瑟能工。
夢寐山川間,朋游江海空。
君曾答客難,我已賦幽通。
韞匱皆三刖,泥涂嗟五窮。
指歸思李撰,豐韻憶王濛。
莫惜鸞棲棘,空憐馬逐篷。
龍門登有日,九頓大王風。
有客云霄上,尋盟丘壑中。
因知王不好,始信瑟能工。
夢寐山川間,朋游江海空。
君曾答客難,我已賦幽通。
韞匱皆三刖,泥涂嗟五窮。
指歸思李撰,豐韻憶王濛。
莫惜鸞棲棘,空憐馬逐篷。
龍門登有日,九頓大王風。
有友人在高遠之處,到山林中尋求舊盟。由此知道王君不喜好世俗,才相信其琴藝精妙。我在夢中置身山川,朋友交游于江海的情景已空。您曾回應《客難》,我已寫就《幽通賦》。有才者都遭遇困境,感嘆身處困境如被‘五窮’糾纏。思念如李撰那樣的著述主旨,憶起王濛的風采神韻。不要惋惜如鸞鳥棲息在荊棘,只空自憐惜如馬追逐飛篷。登上龍門有日,我對您十分仰慕。
下車:指官員到任。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狀物,也作書信用具。
尋盟:尋求舊盟。
王不好:這里可能指王幼度不喜好世俗之事。瑟能工:表示琴藝高超。
答客難:東方朔有《答客難》,這里指王幼度有類似回應質疑的文章。
賦幽通:班固作《幽通賦》,這里作者自比。
韞匱皆三刖:韞匱指懷才,三刖指卞和獻玉被多次砍足,比喻有才者遭遇困境。
五窮:韓愈有《送窮文》,稱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為‘五窮’。
指歸:著述的主旨,李撰可能是一位著書者。
王濛:東晉名士,以風采神韻著稱。
鸞棲棘:鸞鳥棲息在荊棘,比喻賢才處于困境。
馬逐篷:馬追逐飛篷,形容漂泊不定。
九頓:多次叩拜,表敬重。大王風:宋玉《風賦》中有‘大王之雄風’,這里表示對王幼度的仰慕。
此詩是作者在王幼度到龍門任職后,收到其寄來的便面詩而作的回應。當時可能社會環境復雜,賢才難以施展抱負,王幼度到任龍門,作者與之有一定的交往和共鳴,借詩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對友人的態度。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王幼度的贊賞、理解和鼓勵,同時抒發自身感慨。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在文學上展現了作者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詩歌創作技巧。
江南季秋天,栗熟大如拳。楓葉紅霞舉,蒼蘆白浪川。
憶長安,子月時,千官賀至丹墀。御苑雪開瓊樹, 龍堂冰作瑤池。獸炭氈爐正好,貂裘狐白相宜。
迥出江水上,雙峰自相對。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參差遠天際,縹緲晴霞外。落日舟去遙,回首沈青靄。
湖與元氣通,風波浩難止。天外賈客歸,云間片帆起。 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里。少女棹舟歸,歌聲逐流水。
颙望臨碧空,怨情感離別。芳草不知愁,巖花但爭發。 云山萬重隔,音信千里絕。春去秋復來,相思幾時歇。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里澄輝。瑩無塵、素娥淡佇,靜可數、丹桂參差。玉露初零,金風未凜,一年無似此佳時。露坐久,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瑤臺冷,欄干憑暖,欲下遲遲。 念佳人、音塵別后,對此應解相思。最關情、漏聲正永,暗斷腸、花影偷移。料得來宵,清光未減,陰晴天氣又爭知。共凝戀、如今別后,還是隔年期。人強健,清尊素影,長愿相隨。
清潤風光雨后天。薔薇花謝綠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煙。 十里閑情憑蝶夢,一春幽怨付鯤弦。小樓今夜月重圓。
槐陰添綠。雨馀花落,酒病相續。閑尋雙杏凝佇,池塘暖、鴛鴦浴。卻向窗晝臥,正春睡難足。嘆好夢、一一無憑,帳掩金花坐凝目。 當時共賞移紅燭。向花間、小飲杯盤促。薔薇花下曾記,雙鳳帶、索題詩曲。別后厭厭,應是香肌,瘦減羅幅。問燕子、不肯傳情,甚入華堂宿。
萱草欄干,榴花庭院。悄無人語重簾卷。屏山掩夢不多時,斜風雨細江南岸。 晝漏初傳,林鶯百囀。日長暗記殘香篆。洞房消息有誰知,幾回欲問梁間燕。
別恨綿綿。屈指三年。再相逢、情分依然。君初霜鬢,我已華顛。況其間有,多少恨,不堪言。 小庭幽檻,菊蕊闌斑。近清宵、月已嬋娟。莫思身外,且斗樽前。愿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
倦游京洛風塵,夜來病酒無人問。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香散梅梢,凍消池面,一番春信。記南樓醉里,西城宴闋,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幾,早人驚、潘郎雙鬢。當時體態,如今情緒,多應瘦損。馬上墻頭,縱教瞥見,也難相認。憑欄干,但有盈盈淚眼,羅襟揾。
波上清風,畫船明月人歸后。漸消殘酒,獨自憑欄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記得來時春未暮,執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語,爭尋雙朵爭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負,輕拆輕離,欲向誰分訴。淚濕海棠花枝處,東君空把奴分付。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臺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雨后曉寒輕,花外早鶯啼歇。 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 不似海棠陰下,按《涼州》時節。